觀這枯骨生前的坐姿來看,這人該是面向第五峰的方向。
其脊椎從上往下數(shù)第七塊略有歪扭凹痕,看樣子是受過些傷。
而之前崖壁上的《壁虎游墻》與《云騰掛》兩篇功法,雖說在同一道崖壁之上,但這兩篇功法高度不同,其中字跡雖有相似之處,但明顯有不同的區(qū)別。
由此相結合,范仁也能猜出一些各中原因來了。
他如今雖然得了《云騰掛》這篇輕身法門,但是卻不知眼前這具枯骨姓甚名誰、來歷如何。
如果所料不錯的話,《云騰掛》正是由眼前這具枯骨生前所刻,篇中妙想奇思悠游暢快,又結合數(shù)道精巧法門相佐而成,其中思路清奇,不由得讓人耳目一新。
在武學上能有如此造詣,可謂稱得上是一代宗師了。
只可惜以這種形式在這里亡故,應當是心有不甘。
觀其這副姿態(tài),想來應該是想輕功練成之后登上第五峰!
只可惜氣力窮盡,終究還是差了一步。
范仁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與《云騰掛》的所著之人見面,心中不由得多了些感慨,倒不如為其了卻心愿,將這具枯骨帶到第五峰之上去好了。
想到這里,范仁輕縱云霧,將枯骨與他一同托舉而起,向第五峰而去。
第五峰名為瞰天峰,有瞰臨天下之意,因為越是往高,云霧愈是密集,范仁也是打了幾個轉(zhuǎn)向,最后才到了這瞰天峰的峰頂。
這峰頂比之回天峰還要高出一截,頂上面積窄小,峰頂凸圓,卻正好頂了一塊磨盤大的青色巨石,巨石圓心下凹,正好能容納一人盤膝而坐。
還真是巧妙至極,也不知道這種景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鬼斧神工,理當如此。
范仁將這具枯骨輕置于圓心之中,也算是還得《云騰掛》之恩了。
這具枯骨被放下之后,范仁就欲離開,此時一道山風忽然吹起,云霧翻涌,那枯骨本來互相攥緊的雙手骨骼卻突然一松,露出了掌中之物。
死者為大,他先前也并未惦記著枯骨身上是否會有何其他遺物,所以也沒怎么注意。
此時仔細瞧去,發(fā)現(xiàn)枯骨骨掌之上的竟然是一個吊墜狀的玉鈴鐺。
那鈴鐺玉質(zhì)青碧攜黃,看上去用料不凡。
“兄臺可是要將這玉鈴鐺贈與在下么!”范仁喃喃道。
這具枯骨此時松開雙手,不得不說是極為巧合的,若說有一定的意志緣遇在其中,也不為過。
既然如此,他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在下范仁,那就此便收下這玉鈴鐺了,若兄臺如有后人在世,來日能認得出這信物,范某也會相助一二的?!狈度蕦莨前荻Y說道。
忽有微風嘶拂,一道清脆之音響起。
叮......
聲音入耳悠長,尋找來源,竟是那玉鈴鐺響了。
等到那鈴音結束,范仁才頗為小心的將那玉鈴鐺從枯骨的骨掌之中拿起。
觀察感受這玉鈴鐺的質(zhì)地,雖然名貴,但應仍屬凡物。
他搖了搖這鈴鐺,能感覺出其中晃動,卻不聽鈴響,這倒是有些意思,制作之時定當是下了功夫的,也不知什么樣的情況下才能發(fā)出響聲,還需要細細研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