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深,極具小橋流水特色的余揚城比起白天來要更多了些朦朧的美感。
鄰里街巷之中不知哪家有吹簫聲傳出,另一側(cè)的院堂之內(nèi)有女聲扯著音調(diào)來吊起了嗓子。
路上行人稀少,但所見之景,配上周圍傳來風(fēng)韻不同的各色聲音,讓人不由得在腦海中聯(lián)想出一副抒情的畫卷來。
怪不得有詩云:“鹿州小見三千遍,月雨余揚現(xiàn)半分?!?br/> 說的就是想要初步了解鹿州的景色,至少要游覽三千遍才行,可是在雨中月下的余揚城中,一夜便能領(lǐng)略到其中半分了。
雖然其中有夸張的成分在,但無疑不說明了余揚城景致的秀美多姿。
范仁想著如此美景,豈能辜負(fù),便找了一家臨河而建的客棧,還特地選了一間推窗可見小河流水的客房。
這家客棧的燈光略暗,照映著陳年的古木樓梯,頗顯年歲之感。
其中,伙計不多,掌柜的也是有些懶洋洋的狀態(tài),給人一種柔暖懶愜的感覺。
蓋因此地風(fēng)俗大概如此,范仁也是可以理解,只是在伙計的指引之下,就獨自入了客房。
進(jìn)入房間,左手邊有一精致竹筐,應(yīng)該是便于客人放置些需要換洗的衣物,再旁邊則是一把倚著木架的折傘,留于客人取用,也是貼心。
他坐到床榻之上,正想著接下來該去哪里探聽些消息,靜默之中,卻突然聽到些水波的流動聲。
范仁起身走到房間的最里側(cè),推窗外看,河水上正有一葉扁舟緩緩而過,仔細(xì)一看,竟是一女子持漿劃水。
其身著白紗,頭戴斗笠,雖然看不清面貌,但是身形還是比較嬌弱,合著這月下景色,是極為相襯的。
小舟行至前方岸邊石階,就停了下來,那女子輕吹了兩聲口哨,不多時便見一藏藍(lán)色衣衫的男子向岸邊走來,面帶匆匆之色就上了船。
看著那女子手持紙傘在船頭相迎,范仁忽然聯(lián)想到了些什么,取出畫龍點睛,遙遙扇出一道微風(fēng)。
只見那女子衣裙忽動,卻不見什么白色的尾巴。
范仁見狀搖了搖頭,也是自己多想了,這恩愛哪里都有人秀得,還是不多看了。
他正要關(guān)上窗戶的時候,卻突然瞥見就在那小舟停靠不遠(yuǎn)處的岸上有一顆杏樹,樹上系著一柄木劍,一個小孩身影一閃而過。
“那小孩......”范仁喃喃道,他細(xì)切觀察了一番后,心中便有了定計后,就先回床休息了。
夜有小雨,連綿了一整晚,范仁的睡眠質(zhì)量也是不錯。
第二天一早,雖然有些困乏,但他仍舊是打著精神起來,畢竟還惦記著些事情呢。
常說洗漱一番就不怎么困了,可是范仁用冰涼的井水洗了洗臉后,沒過一會還是發(fā)困。
不過他還是在稍有霧氣彌漫的清晨里出了客棧,來到了昨晚瞧見的那顆杏樹下。
正在他思忖(cǔn)的時候,前方的一扇院門里正巧出來了一位穿著蓑衣老者。
范仁連忙湊上去施禮問道:“敢問老人家可是這里的住戶?”
“老翁自小住在這里,這位公子有何事情啊?”老人家雖然要打早趕船出外,但卻并沒有什么不耐煩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