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春早,元召從梵雪樓出來,回轉長樂侯府邸。昨夜新朋舊友都在此相聚了一場,算是給他接風洗塵。
????這都回到長安已經十來天了,元召一天都沒有閑著,接待、拜訪、應酬……簡直搞得他頭大。
????沒辦法啊,都是要走的人情場?,F(xiàn)在與他初入長安時,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已經沒有人再會拿對待小孩子的眼光來對待他。
????只是在第二天入長樂宮覲見皇帝時,卻沒有得到他的任何賞賜。因為毆打折辱廷尉府一干人的事,劉徹先是板著臉把他教訓了一頓,然后才輕描淡寫的表揚了幾句,再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皇帝把他攆了出來,說是老祖宗都念叨了好幾遍了,還不快去!
????元召摸了摸鼻子,暗自腹誹:“假了吧唧的,也太裝模做樣了吧!本來就沒想讓你記什么功勞的啊?!?br/>
????他這次進宮其實最想見到的人是李少君,他很想看看,導致漢宮以后數次禍亂的這位始作俑者,到底長什么樣子。可惜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他的影子。
????長樂宮內自然是要去一趟的,不再理會外廷事的竇太后精神矍鑠,見了元召很是高興。拉了他手,坐到自己身前,命宮女們趕快把留著的好吃的都端上來。
????這孩子的動向,她身邊的秀魚公公了如指掌,元召最近所做的那些事,她聽在耳中,心頭寬慰,越來越覺得,當初文皇帝托夢所說的那些話,真真切切一絲無妄。
????與匈奴人的那些廝殺她不關心,聽說元召在城外幫助百姓們找到了抗旱的好法子,卻打動了竇太后的心懷。
????一個人是什么樣的本質,要察其言,觀其行,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而一個有才能的人在朝堂政治中能走多遠,在歷史舞臺上達到什么樣的高度,要看他有沒有一副胸懷天下的仁者胸襟。
????竇太后歷經五朝,滄??幢?,眼光如炬,識人之術更是遠超常人。這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早已深知眼前少年的非同尋常,今日看來,果然沒錯。此子德才兼?zhèn)?,宅心仁厚,未來值得期待?br/>
????在竇太后的殷殷相待中,敘了大半日的家常,各種賞賜,自不必說。元召推卻不得,只得拜謝厚恩。告退之際,秀魚相送,這老公公免不得又一路溫語勉勵一番。
????元召卻是想起一事,當初他相贈的那件金絲軟甲,這次被自己在燕山毀壞了,說起此事時,不好意思的對秀魚道了個歉。
????這位統(tǒng)領過大漢“西鳳衛(wèi)”,見識過無數奇謀密事的老公公,瞪大了眼睛,詳細聽完那件事的經過,心中的震驚已是無以復加!
????“區(qū)區(qū)一件軟甲算得了什么。這樣的手段……若是晚生五十年,我也要投在你的門下,隨侍左右,聽候教誨了。呵呵!”
????桀驁半生的老者手附少年的后背,話語發(fā)自肺腑。
????既然來了,建章宮還是要去順便走一趟的,因為太子劉琚早就在宮墻一角探頭探腦等候多時了。
????衛(wèi)夫人的感激都寫在了臉上。自己的一兒一女都承蒙元召搭救過性命,這份情意,以后怎么報答都不為過。
????素汐公主今天的話并不多,只是問了問元召的傷全好了沒有,就安靜的坐在一邊,臉上帶了笑意,不知道在想什么。
????話多的是太子劉琚,那些事他早已追著大姐兒和回來的宮中侍衛(wèi)們問過十幾遍了,可是見了元召,他又興奮的細問個不停。
????好不容易滿足了他的好奇心,答應下改天做個那種風箏送給他,元召才得以脫身。
????出宮的一路上,遇到的侍衛(wèi)們紛紛向這位小侯爺問好。經過以曹襄為首的那三百羽林軍對北疆之行的描述,在這些崇敬英雄的年輕人心中,長樂侯現(xiàn)在已經是一個傳奇。
????“真是遺憾,李敢身負守衛(wèi)禁宮的職責,這次竟沒能隨軍北上,錯失了與小侯爺并肩殺敵的機會,也不得親眼目睹那些令人熱血沸騰的場面,但愿以后還能彌補。”
????李家的這位神箭傳人臉上帶著向往的神色,在朱雀門口送元召出宮。
????“當然會有機會,并且不會太遠的,和匈奴人之間,有的是仗要打,這才剛剛開始而已,所以,小李將軍,你要做好準備哦!哈哈!”
????彼此拱手而別。來時單人獨騎,回去卻多了滿滿六大馬車的各類宮中賞賜之物,元召回頭瞧瞧,明白這其中除了竇太后的那份,肯定還有皇帝劉徹的一份意思在內,只不過是借衛(wèi)夫人之手轉贈給自己而已。
????既然暫時無法賜予名爵,那就在財物上補償的豐厚一些,這樣既不會引起外間大臣們的議論,又撫慰了有功之人的情緒,可以說這也是一種帝王心術了。
????只是這次進宮太過匆忙,元召見皇帝好似對政務沒有什么心緒聽,便有很多事不好細說。但他相信,馬上劉徹就會顧不得那份尋仙問道的閑心了,因為,有許多水面下的暗流已經翻涌了很久,就要浮出水面,掀起波瀾了。
????元召猜想的一點兒都沒有錯,當夜幕降臨,繁華的長安城一點點兒沉寂下來,黑暗中的密謀與策劃便開始顯出了端倪。
????天剛黑下來時分,淮南王劉安在長安的府邸內,提前安排好的豐盛宴席,就此開始了。
????淮南王劉安文采過人,風流倜儻,且性情溫文儒雅、禮賢下士,再加上交游廣泛,出手豪爽。因此,無論是在劉氏宗室中,還是在朝中大臣心目中,素來是有著“賢王”名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