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錢糧滿倉
見到兒子想明白了,杜連仲也很是欣然,這個兒子雖然性子虛浮了一些,好歹還有雕琢的余地,不算廢物……
“這要是把我們杜家捐贈兩百貫往石碑上那么一寫,滿城百姓該如何看待我們杜家?
受災者成千上萬,餓死凍斃者不計其數(shù),結果朝廷號召富戶捐獻搶糧用以賑災,杜家就捐了兩百貫?這是為富不仁吶!杜家的名聲可就徹底敗壞了!
非但如此,這石碑乃是皇命所立,只要大唐不完,這塊石碑就得一直立在那兒,誰都不敢動!到時候我杜家豈不是要遺臭萬年?這也太毒了!李世民怎么能想出這么缺德的招數(shù)?”
杜懷恭越說越是激動,越說越是氣憤。
如此一來,杜家豈不是要徹底背上“為富不仁,人性冷漠”的罪名?數(shù)代人辛辛苦苦堆積起來的名聲,豈不是要毀于一旦?
管家也有些傻眼,這立一塊石頭,背后居然這么多的玄妙?
“那我們?”
這捐也不是,不捐也不是,難辦了……
杜連仲掃了兒子一眼,淡然說道:“你即刻去安排,探一探其他幾家的動向,依我看,那幾家也是要捐的。
既然非捐不可,那就別小家子氣,給我捐個第一出來,咱們杜家的名字就刻在石碑的最上頭!”
杜懷恭趕緊領命。
怪不得父親一開始說陛下此策能叫人心甘情愿的入其轂中,非但必須得捐,還得搶著捐,誰不想讓自家的名字刻在石碑的最上端,供后人敬仰?
這可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榮譽!
這招數(shù),嘖嘖嘖,高,真特么高哇……
李世民這個布告一出,長安城輿論紛紛。
老百姓頗是不以為然,眼下雪災嚴重,雖未到“易子相食”的程度,但多少房子被大雪壓塌了,多少人被凍死,多少人挨餓?
可是那些住著華廈美屋,吃著山珍海味,穿著綾羅綢緞,妻妾成群仆役如云的權貴富賈,卻吝嗇于捐贈一點點救命的錢糧,寧可讓谷子堆積在糧倉里發(fā)霉,也不愿施舍給災民一頓稀粥。
這樣黑了心肝、為富不仁的家伙,還要給他們勒石記功?
簡直不知廉恥!
百姓們經(jīng)過那塊剛剛立起來的大石碑,都輕輕啐一口,心中不滿。
權貴富賈們,更是紛紛關起門來破口大罵。
到底是誰給李世民出的如此陰損的主意?
這要是隨意糊弄,捐的少了,這名字往石碑上一刻,不是要讓百姓罵上個幾輩子?
這要是“為富不仁,漠視鄉(xiāng)梓”的議論傳出去,自家的名聲可就要臭大街了!
而且是遺臭萬年那種!
這對于一個生存在名聲比性命還重要年代的世家,那是頂頂嚴重,僅次于抄家滅族了。
可是哪怕再不滿,罵完了,還得趕緊掏錢。
這倒是不用傷腦筋,不是怕自家捐的錢糧太少,而被百姓憤恨嗎?那就再多捐點就是了……
對于這些世家大族權貴富賈來說,累世積余,都是家資巨萬,拿出點錢糧來賑濟災情,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就看他們自己愿不愿意。
李世民此策一出,不愿意也得愿意了,除非想子孫都被鄉(xiāng)梓戳脊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