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的天氣,北風越發(fā)的放肆,原本黃昏昏一片的大地在北風吹拂之下,變成了一片銀裝素裹的雪海。
最近幾天以來,來到城隍廟逃難的難民越來越少了,偶爾有幾個零星過來的都是外出巡邏的護衛(wèi)在半道之上從半掩埋的狀態(tài)下挖出來的。
這些人得到救治活下來之后,無不痛苦流涕,大嚎不已,慶幸自己存活也痛思那些沒能活下來的親人。
張一仙就在一旁看著,幾個月下來,這樣的場面他自己看了不下百變,天災演變?nèi)肆巳说?,人禍更是助長了天災,越演越烈局勢更加混亂。
中原大地之上,自從劉福通,韓山童高舉漢室大旗,帶領紅巾軍起義以來,各地不斷有豪強傾家蕩產(chǎn),招兵買馬,各自拉起一支隊伍,大到萬人,小到數(shù)百,整個起義之舉呈現(xiàn)出遍地開花之勢。
元廷聽聞地方有變,叛逆四起,特排當今宰相,脫脫帖木兒率領討伐大軍,號稱十萬,蕩平地方起義。
一時之間,原本還不可一世的起義軍,聽說元廷宰相駕馭十萬鐵兵出征,一些人馬不多的起義軍首領紛紛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本投靠實力比自己更強的人,如此以來,一月不到,原本還成遍地開花之勢的局勢驟然間變得明朗起來。
中原大地之上存留的起義軍也就變得屈指可數(shù),但是他們手中的實力卻壯大數(shù)倍不止。
豪州城中,自從五只隊伍駐扎在這以來,城中稍微有些家財?shù)牡刂饕捕季碇约旱拇尕?,帶著家奴投奔到相對安穩(wěn)一些的南方去了。
而面對元廷十萬大軍的征伐,各地的起義軍紛紛請求遵從小明王韓林兒的號令,在此情形之下,韓林兒順勢,上應天命,下順臣民,進位為王,自稱“明王降世”號稱小明王,成為所有義軍共同的領袖。
此消息一出,各種名不正,言不順的起義軍首領紛紛請命,上書稱臣,得了一個空頭封號,借此不斷發(fā)展壯大。
天災人禍之下,各地的百姓民不聊生,別說過上安穩(wěn)日子,就算是吃上一頓飽飯也成為了希冀。
張一仙穩(wěn)坐城隍廟之中,不斷聽取老秦頭打聽來的消息,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可有鳳陽朱元璋的消息?”
“城隍老爺,方圓百里之內(nèi),還沒有聽說過叫這名字的義軍首領?!崩锨仡^抬頭看了張一仙一眼,自從起義爆發(fā)以來,這已經(jīng)是城隍爺?shù)谌卧儐栍袥]有朱元璋的消息了,難道這個朱元璋是城隍爺家親戚不成?
老秦頭這樣想著,張一仙也并不理會,這幾天他漸漸感覺到了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似乎自己被監(jiān)視了,但是又看不見人,而且這由頭可能來自于天庭。
回頭想想,張一仙也覺得自己的動作太大了一下,如果救下這些近千人的流民還不算什么,那么城隍廟前那條已經(jīng)挖好的水渠就有些問題了。
因為不斷有流民前來投奔,再加上張一仙吩咐老秦頭只要這些難民參加勞作,參與開挖水渠,就給他們發(fā)放食物,為了更貼合實際人心,他甚至讓那些才到達的難民先吃飽,休養(yǎng)兩天之后再下地挖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