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貢生令牌,刑盛斌又額外拿到了一份名帖,此次主考官李尚書的名帖。
名帖這個東西,其實并沒有什么用,就是這個世界的一種名片而已,但是當上面加上了四十二甲子,戊子年會試考官之后,這份名帖就值錢了。
能夠拿到這份名帖,李尚書已經(jīng)算是刑盛斌的官場坐師了,如果愿意,刑盛斌完全可以拿著這份名帖,直接拜入李尚書的門下,成為他的弟子。
相反,若是不打算拜入其門下,同樣可以拿著這份名帖到任何一個衙門拜門而入,正式入官。
不過這個可就得從頭開始了,雖然有會元這個稱謂在,但是官場之事,還是得從頭開始。
不過作為會元卻可以享受,大恒國的三年晉級令。
大恒國建立之初,為了鼓舞大恒國所有國民尚武,曾經(jīng)頒布了幾條特殊的法令,被坊間稱之為‘三二一’晉級令。
三二一晉級令,分別對應(yīng)了狀元、榜眼、探花、會元,因為殿試并不是定期舉行,都是當朝陛下開恩科,才會舉行殿試,所以狀元、榜眼、探花,其實都只有恩科才會出現(xiàn)的。
而會元不同,每五年就會有最少一位會元誕生,所以會元理所當然的享受了,三年晉級令。
這三年就是無論從什么品階開始為官,三年無錯,便可官升一級爵位升一等。
當朝陛下,若不參與封賞的情況下情況下,一個會元,五十四年,便可以從一介白身,升至一品大員,兩年晉級令與一年晉級令同理,不過時間確是三十六年與十八年。
刑盛斌現(xiàn)在便是從五品的官身,只是不知道這個三年晉級令試不試用于這層身份。
對于此事刑盛斌只是微微搖頭,一笑了之,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這種簡單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告別了楊鴻達,刑盛斌直接與柳如詩、刑盛婷與趙子平,踏上了回鄉(xiāng)的路。
只是沒想到趙子平竟然也中了貢生,不過是在丙榜六十位,能入榜,就已經(jīng)說明了很多問題了。
榜上有名的人,哪一個不是百里挑一,一城一地的人才,趙子平也該有如此成就。
四個人三匹馬,上路的第一天,就鬧出了不少狀況,看著刑盛斌懷抱小的,身后跟著個大美女。
趙子平就氣得牙癢癢,一邊趕路還一邊念叨:
“奶奶的,一大一小兩個,王八蛋,誠心氣老子,早知道把我的,茉莉帶上了?!?br/> 不過這事趙子平并沒有明言而已。
四人的行程因為趕時間,打算直接上船入海,再由海路轉(zhuǎn)到,樊城南方的白馬平原的渡口,穿過白馬平原,返回樊城。
不過白馬平原,已經(jīng)算是大恒國的邊疆了,安全方面還是有一點問題的,不過白馬平原常駐有一只大恒國的游騎兵,常年巡視樊城以南,大恒國的邊疆,多少還是有一點安全保障的。
順流而下,運氣好,一個月就能下船,運氣不好,可能就得需要兩個月了。
不過此時正是靜海時期,海上風浪較小,而且路線又是屬于近海區(qū)域,一個月零五天,眾人便在白馬平原的渡口下了船。
白馬平原本就是一處大草原,幾十里難以看到人煙,若不是因為這里太荒涼,大恒國早就在此地建城。
樊城的地界,其實已經(jīng)算是大恒國最后的一片城市地帶了。
幾個人牽著馬下了船,剛走了沒幾步,一群人就從渡口的反斜坡“滴滴答答”的跑了過來。
幾個人原本以為,這些人是要上船的,可是沒想到一見面其中一人,就直接朝著刑盛斌撲了過來,口中大喊道:
“豎子納命來?!?br/> 這情況搞的刑盛斌有點云里霧里,不過人家都打過來了,總不能不還手吧!
因為懷里還帶著一個刑盛婷,刑盛斌喚出守護之劍,對著這名老頭,就開始了吊打。
遠距離攻擊,無法近身的情況下,可不就是吊打嗎!刑盛斌一邊釋放著懲戒鞭策,一邊還開口問道:
“老頭,你我無冤無仇,什么意思,見面就喊打喊殺!”
而與此同時,其余的人也來到了近前準備攻擊,老頭的聲音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