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天文臺
周夢臣不知道他走后發(fā)生的事情。也不知道是誰解讀了嘉靖的旨意,不過,周夢臣還是在各種消息之中嗅出了一點(diǎn)味道,比如祭祀天地鬼神的時候,東皇太一的位置忽然變得很c位了。
或許某天某日,東皇太一一舉勝過玉皇大帝,成為大明民間最高的正神,也說不定了。
不過,這只是周夢臣所關(guān)注的一個大八卦而已。
而此刻,周夢臣自己搬到了天文臺,以及他的弟子們。
欽天監(jiān)五官正,這個官職原本管什么的,已經(jīng)沒有什么用處了,。反正周夢臣是掌管天文臺的。
這天文臺在現(xiàn)在還有,就是北京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門票十塊錢。
在空間之上,要比周夢臣的宅子寬大多了。再加上衙門一般是前衙后寢,周夢臣住在后面完全沒有問題。雖然與一些大衙門沒有辦法比,但是比周夢臣在武昌府的條件要好多了。
周夢臣開始大規(guī)模清理天文臺。
只是一番動作之后,周夢臣覺得所有的天文儀器都要全部重新打造。
原因很簡單。
就天文儀器來說,大明有兩個源頭,第一個源頭,乃是大明太祖皇帝在南京登基的時候,建造了一批,這一批的也是因陋就簡。本來就不是大好的。而今還在南京。另外一源頭,那就是攻破大都之后,將大都的天文儀器全部奪了。
這一批是大頭。
分別有宋金時期的天文儀器,還有郭守敬打造的一大批天文儀器。
只是當(dāng)時的首都是南京。
這些天文儀器妥妥是國之重器,也就是誰也不會造的那一種。北京作為藩王之地,豈能留存這些東西,一古腦搬到了南京,而今還在南京欽天監(jiān)手中。正統(tǒng)年間,重建天文臺,覺得運(yùn)過來太麻煩。也就弄了一些木頭打造的。
而且不是那種基于原理的重新制造,而是讓一個木匠高手去南京看看,然后依葫蘆畫瓢。
如此的復(fù)制,看上去不錯的。但是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
再加上小一百年的保存的原因。
落到周夢臣手中都覺得不能看。
他似乎發(fā)覺了欽天監(jiān)測日食不準(zhǔn)的另外一個原因。
要知道在沒有光學(xué)儀器的時代,不管什么樣的天文儀器,本質(zhì)上都是輔助人找到星星,對于高手來說,天上星象都了然于心,何時何地何處天域,有什么星辰,幾乎是閉著眼睛都能說出來。
周夢臣雖然做不到這樣的地步,但是睜著眼睛找到,還是沒有問題的。
用了這些有誤差的天文儀器,還不如周夢臣拿根竹竿用肉眼測的準(zhǔn)。
其實在周夢臣的內(nèi)心之中,所有一切的天文儀器,都比不上天文望遠(yuǎn)鏡。但是事情畢竟要循序漸進(jìn),一來即便是天文望遠(yuǎn)鏡,也不是拿來就能用的,需要一些其他儀器來配合。就好比轉(zhuǎn)動鏡頭的導(dǎo)軌。
郭守敬所創(chuàng)的窺幾,就差不多了,如果在窺管上安裝一組鏡片,就妥妥是一個天文望遠(yuǎn)鏡了。
其余的天文儀器雖然不大重要,周夢臣可以不借用儀器,或者借用一根竹竿就計算出天體高度角度,乃至于各種位置信息,但是讓周夢臣手下的學(xué)生這樣做,就有些強(qiáng)人所難了。
總要考慮一下教學(xué)因素。
于是乎,周夢臣對天文臺的修整,大概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翻新,將這些木頭的天文儀器重新打造,全部換成銅鐵的。這一次周夢臣決定全城跟隨,決計不能讓他們再搞得如同上一次一般,這些天文儀器外面的浮雕,一絲不茍,一點(diǎn)不錯,里面最重要的角度問題,卻差幾絲。
另外,周夢臣也要新造一些新的天文儀器,比如說,模仿太陽系日月五星運(yùn)動的儀器。說起來,就好像是一些桌面擺件差不多,但是放十幾倍就差不多。也盡可能讓這些儀器能與日月五星運(yùn)動所對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