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扶九歲的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是謂漢獻帝!
董卓被封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夜宿皇宮,穢亂內(nèi)廷,引起了滿朝共憤,天下同仇!
——————————————
中平六年,十月!
幽州,遼東郡!
李楊將韓豹寫給自己的親筆書信,遞給身旁的沮授,道:“董卓專權(quán)跋扈,倒行逆施,以至洛陽黎庶整日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本初與子通已紛紛離開洛陽,另尋他處去了!”
看罷書信,沮授捋須笑道:“子通有先帝遺詔,必然會前往南陽,就任南陽太守。至于本初嘛,行跡倒也并不難猜,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本初素有名望,絕不會前往粗鄙之地落腳,在下料想,本初所去,無非冀,豫二州而已!”
李楊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道:“豫州乃袁氏故里,董卓必會對其加強防范,所以...”
李楊話說一半,便見田豐匆匆趕來,將一封書信交到了李楊的手中!
李楊一目十行的看罷書信之后,不禁搖頭苦笑道:“董卓行事,當(dāng)真讓人看不透啊!”
李楊將書信遞給一臉疑惑的沮授與田豐,令其自行翻看!
良久之后!
沮授長舒一口氣,道:“董賊不足慮也!”
田豐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道:“董卓行事,畏首畏尾,難成大事也!”
二人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信中提到了董卓對袁紹與韓豹的處理結(jié)果!
起初,董卓盛怒之下,下令于全國內(nèi)通緝二人,恨不能將二人除之而后快!
后來,有官員出言制止,道:“廢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紹二人不識大體,因此害怕逃跑,并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緝他太急,勢必會激起事變。袁氏四代廣布恩德,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紹招集豪杰,拉起隊伍,群雄定會乘勢而起,屆時,關(guān)東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的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給他一個郡守當(dāng)當(dāng),他慶幸免罪,也就不會到處招惹事端了?!?br/>
于是,董卓任命袁紹為勃海太守,賜爵位為邟鄉(xiāng)侯。
對董卓來說,此番操作,實屬無奈之舉,他對士族十分的忌憚,卻又不得不重用士族,自入京掌權(quán)以來,為了拉攏士族,他將要職全都給了王允,袁紹,袁術(shù)這些所謂的名士,而對舊部反而沒有過多的提拔!
董卓千方百計的拉攏士族,奈何士族卻毫不領(lǐng)情!
正當(dāng)此時!
又有下人來報,并奉上了橋瑁寫給自己的親筆書信!
看罷書信之后!李楊喟然長嘆,道:“九月三十日,董卓將太后鴆殺于永樂宮中!”說著,將書信遞給身旁的沮授與田豐,令其自行翻看!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的饒了一圈,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崩顥钊缡窍氲剑骸袄顥钤欢纫詾?,由于自己的出現(xiàn),會產(chǎn)生某種蝴蝶效應(yīng),令歷史發(fā)生些許的偏差,結(jié)果,歷史卻以極其驚人的修復(fù)能力,令李楊所有的努力,都變成了無用功!”
田豐眼含熱淚,痛心疾首道:“太后何辜?董賊安敢如此?”
沮授長嘆一聲,皺眉道:“董卓此舉,無異于自尋死路,粗鄙莽夫,難成大事!”
“為今之計,如之奈何?”李楊問道!
沮授微微一笑,道:“府君心中已有腹稿,何必多此一問?”
李楊勾了勾嘴角,道:“發(fā)兵五千,隨我前往酸棗,與諸侯會盟!”
袁紹抵達渤海之后,憑借誅滅宦官之功,名聲大漲,風(fēng)頭一時無兩,他積極謀劃,與群雄暗通款曲,欲將董卓除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