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你知道,吾乃河內名將,軍司馬葉林葉子豪,你是何人?”
這特么可不是演義小說,對葉林來說,如今這可是真實的漢末亂世,白波賊眾居然也有如此出色人物,怎么會是無名之輩?
難道眼前這小將便是徐晃徐公明?不應該啊,演義里徐晃可是能扛許諸五十余合的超一流武將,而且這貨不是應該使一柄大斧嗎!
徐晃怎么能是騎著一匹禿毛的劣馬,挺著長鐵戟的小將呢?
“原來是葉司馬!若葉大人繞過楊渠帥一命,小人情愿替他伏法認罪以報昔日救命之恩,小人乃是河東人,失身于賊名字羞于見人,不說也罷……”
這白波小將跪在地上,滿臉漲紅,眾人面前,居然不肯說自己的名字。
“好好好!好一位知恩圖報的河東小將,你既知往日之過,又有向善之心,可愿棄暗投明,入我麾下,隨本司馬一起報效國家?”
葉林管他是不是徐公明,知恩圖報寧愿以身替刑,救那個草包渠帥,可見這小將乃是忠義之人,至于陷身于白波而知其恥,可見此人明白是非道理。
這便足矣,河內名將葉司馬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其實是瞧上了對方敗軍中,依然力扛自己五合的膽氣和實力。
別的不說,只看交馬五合,光這小將兩膀子的力氣,已經遠在姐夫方悅之上了。
假以時日,哈哈哈哈,勞資如今先收一個能扛呂布五合以上的小弟做親衛(wèi),豈不是美哉!
“大人驚天一擲若巨靈下凡,小人自詡平生未遇敵手,卻非大人五合之敵!
若蒙大人不棄,小人情愿棄暗投明,鞍前馬后做大人部下一個騎卒都好,只是大人須繞渠帥不死?!?br/>
白波小將又驚又喜的抬頭道,沒等葉林說話,這廝咬著牙,又道,
“小人河東郡楊縣人,其實真名乃叫做徐晃,表字公明,從此愿死心塌地跟隨大人報銷國家!絕無虛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果然徐晃徐公明,你不負本將,本將絕不負你,傳我的將令,給那個賊帥找一匹馬,他的砍刀也還他,放他走人!”
葉林一邊吩咐,一邊直接跳下馬來,來到尚跪在地上的小將跟前,就解下自己身上的紅袍披風,直接披到了徐晃的身上,
“公明,你初來乍到寸功未立,可你雖然年輕卻武勇忠義過人,且先委屈做我的親衛(wèi)隊率,河內軍中若有誰敢不服的,許你單挑決勝!砍死無論!”
“小人一切全憑大人吩咐!”徐晃聲音顫抖著被葉林扶著站了起來。
古來英雄都是惺惺相惜,徐晃雖然年方二十,自出道以來卻未逢敵手。
如今這太行山南麓劫糧一戰(zhàn),眼前這位河內名將葉司馬無論排兵布陣還是個人武勇,胸襟氣魄,都完全折服了河東小將徐晃徐公明。
這一戰(zhàn)河內名將葉司馬最大的收獲,不是什么以少勝多七百破五六千的豐功偉績和名聲在外,而是意外得到了小將徐晃徐公明的傾心投效,興高采烈之下,便挽著徐晃一起回本陣。
這時候漢軍正兵輔兵民夫們還在屯長隊率們的帶領下打掃收拾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