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楊司馬言之有理!屬下贊同!屬下請主公三思!
今日我軍白天首戰(zhàn)大勝,傍晚次戰(zhàn)又單挑斗將退敵,只是如今將士們體力透支嚴重,夜晚固守城池確保不失,乃是上策?!?br/>
吳永這是第一次當眾稱呼葉林“主公”,在眾將面前,其實卻不逾矩。
只因正常來說,秦漢之時,類似主簙、從事或者書佐這樣的職位,都屬于主官的僚屬。
而類似郡丞、縣丞這樣的職位,則叫做佐官,
漢末僚屬和佐官的區(qū)別在于,佐官一般俸祿比兩百石以上,比如郡丞是比六百石,而縣丞是比二百到四百石,須報朝廷正式任命,
至于其他秩比百石的僚屬,則直接由主官辟用即可。
換言之,吳書佐現(xiàn)在是葉林這個比千石的軍司馬,自己辟用的私人僚屬。
并且書佐在僚屬里算是下吏,俸祿連百石都不到,低于百石的,叫做斗食,也就是月領不到十斛糧。
因此,無論人前還是人后,吳永稱葉林一聲主公才是天經(jīng)地義,一點不奇怪。
給平皋的府君大人,和汲縣的盟主袁紹的第二份報功文書,吳永早替葉林揮筆而就,
報功文書上寫的自然還是標準漢隸,長篇駢文文采斐然,花團錦簇,壓根連自吹自擂都不用,只實話實說:
葉司馬本部退守修武,入夜時分,斗將擊退來攻城的白波賊眾於夫羅張楊所部,退敵合計五千眾!
特么當時日落西山,黑燈瞎火,城外賊眾飛騎往來奔馳,火把那么多,說葉司馬二戰(zhàn)退敵五千眾,一點不夸張!
木牘最后照例用了葉林的軍司馬印,半個時辰之前就快馬發(fā)了出去。
吳永掛著書佐的頭銜,干的是謀士的活,從謀士角度出發(fā),這貨是見好就收,絕對不希望葉林繼續(xù)冒險,
說什么半夜三更再派人馬去偷襲於夫羅張楊的大營,這年頭普通人百姓吃不飽,就是軍士中有夜盲癥的睜眼瞎也不是少數(shù)!
何況於夫羅手下可是兩千匈奴流浪突騎,而張楊手下又是一千并州狼騎,足足三千人馬,還是機動性極強的輕騎兵。
而駐守在修武城的葉林所部,雖然擴了軍,連頭帶尾算上民夫,也只有兩千七百眾,
如今葉林部三個戰(zhàn)兵營和輜重營擴軍太快,成營倉促,亟待時間磨合訓練,才能恢復足夠的戰(zhàn)斗力,
而打仗,尤其是野戰(zhàn),光靠士氣是遠遠不夠的。
吳永這么一說,幾個河內(nèi)軍侯都消停了下來,夜戰(zhàn)本來就是個難題,以步卒去偷襲騎兵,即使僥幸得逞,若敵軍回過神來集結反撲,
沒準先勝后敗,功敗垂成呢?如今大家伙剛升官發(fā)財?shù)昧酥刭p,職位連跳兩級,領的兵多了四倍,這種時候,穩(wěn)住別浪,倒是正理。
徐晃和王平這次都表現(xiàn)平穩(wěn),他二人又不傻,葉林從自己河內(nèi)親騎中撥了十五騎給他們,這可是主將給予的榮耀和信任。
越是如此,越需要謹慎從事,當士氣低落的時候,需要挺身而出振臂一呼,鼓舞士氣。
但當群情洶洶志得意滿的時候,卻需要保持冷靜和沉穩(wěn)。
葉林看徐晃和王平這兩個親信年紀輕輕卻又如此沉穩(wěn),心懷怒放,哈哈大笑起來,卻忍不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