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zhàn),示弱于敵,引蛇出洞,誘郭太倉促攻城,乃是獲勝的根本。
當初葉林所部退守修武后,第一時間全城戒嚴,堅壁清野,
所以修武守軍最大限度的隔絕了,城內百姓和外部的聯(lián)絡。
修武戒嚴和排查城內外奸細探子,使得白波軍或者其他各方勢力,在修武城的線人耳目,不能順利的往外傳遞消息,私通往來。
葉林其實當初最擔心的,是郭太不急于攻城,
而是十鄉(xiāng)八里的去裹挾抓來很多修武本地老百姓,然后作為負重填壕前驅,或者當肉盾擋箭牌,來攻修武城。
那樣的話,作為守軍當然不能心慈手軟,可恐怕百姓的傷亡就會很大,本方的士氣會受到挫折和打擊!
至于修武的百姓,無論遠近,將來都是葉林的治下人口,都是種糧納稅服兵役的主體,
葉司馬那可是打算把修武作為自己前期的主要根據(jù)地來經營滴!
“此戰(zhàn),徐晃身先士卒,率虎賁營五百眾城頭御敵,斬首兩百眾,俘虜賊軍九百多,為首功!”
“傳本將令,假司馬徐晃,即日升虎賁營司馬,賞金五百,糧五百斛!
虎賁營五百正兵,每人賞二金,糧二斛,輔兵每人賞一金,糧一斛!
此戰(zhàn)后,虎賁營兩百輔兵升為正兵!虎賁營正兵編制擴充為七百人!另從郭太部的山賊俘虜中,選三百精壯,充作虎賁營輔兵!”
“謝主公栽培,謝主公賞,晃和虎賁營,愿為主公大業(yè)效死!”徐晃臉色欣喜,傲然出列,單膝跪地,謝道。
從假司馬升到司馬,其實徐晃并不在意,主公連番大勝,威名遠揚,本軍實力暴增,
不管是盟主袁紹,或者河內太守王匡,都不可能視而不見,
所以只待擊退南下劫掠的白波大隊,袁紹或者王匡,表主公葉林一個校尉或者中郎將,乃是必然!
徐晃雖然失身于白波大半年,可人家之前在河東郡當了兩年的郡吏,對朝廷官員晉升、任免法度一目了然,心知肚明。
若說靈帝駕崩之前,那是雒陽朝廷公開買官賣官各種烏煙瘴氣,而地方刺史郡守呢,則掌握的是舉孝廉和薦茂才的權利。
科舉什么的要等到幾百年后隋唐才有哦,
在漢末這年頭,就只有世家大族壟斷性質的舉孝廉、薦茂才的察舉制度。
每個郡根據(jù)人口,有固定的名額,察舉孝廉,為歲舉,即郡國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薦人才,并有人數(shù)的限定。
漢武帝以后,察舉一途成為入仕的正途,舉孝廉亦成為一種政治待遇和權力。
但鑒于各郡國人口多少不同而名額相同造成的不公平,故至東漢和帝永元之際,又改以人口為標準,
人口滿二十萬每年舉孝廉一人,滿四十萬每年舉孝廉兩人,以此推之;人口不滿二十萬,每兩年舉孝廉一人;人口不滿十萬,每三年舉孝廉一人。
漢和帝對于邊郡少數(shù)民族雜居地區(qū),另訂優(yōu)寬之制。
在永元十三年下詔,對于幽州、并州、涼州的邊郡地區(qū),人口滿十萬每年即可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每兩年舉孝廉一人,五萬以下每三年舉孝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