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安寧是個非常善于交際的人,三言兩語便把氣氛搞活。
李凡愚和她閑聊了一陣,都是圍繞著大賽的話題。她是一個很會聊天的人,很輕易的就把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拉近。
待到一壺茶水已空,才話題一轉,說起了正事。
她從公文包里掏出一個手冊和一沓厚厚的材料,遞給李凡愚,道:“這是公司對概念完善提出的意見和要求,希望你仔細的看一下。我個人為你準備了一些材料,都是關于設計方面的,你可以作為參考。”
李凡愚粗略的翻了幾下,那個手冊倒是沒什么,德國佬一貫的死板和墨跡。
但是那一沓材料,卻讓他感到有些沉重。
上面都是一些概念車設計的案例,有的是奔馳的,有的是其他品牌的。也許在外行人看來沒什么,但是李凡愚知道搞到這些東西,是要付出很大力氣的。
經(jīng)驗,是最寶貴的東西,尤其是對于蹣跚學步的中華汽車行業(yè)。
國外的車企,即使是在中華建立生產(chǎn)線,與國內(nèi)的廠商合資生產(chǎn),也不會把很核心的東西透露給中方。
他們垂涎于中華巨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礙于成本和政策,不得不與國內(nèi)合作。但是另一方面,卻想盡可能長時間的霸占這塊蛋糕,不讓民族的汽車工業(yè)發(fā)展。
他們一邊享受著中華市場帶來的巨大利潤,一邊將華人企業(yè)當做可以隨用隨棄的苦力。
而讓苦力永遠做苦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他們學會核心的東西。
這就是國內(nèi)總提到的——技術封鎖。
關于技術封鎖,有個最典型的例子;十多年前,國內(nèi)三大汽車廠之一的伊旗公司,與德國國民汽車達成了合資意向,替德方生產(chǎn)的風靡一時的桑坦2型轎車。
當時德方開出的條件是與中方協(xié)同開發(fā),但是當伊旗公司仿制桑坦2000的發(fā)動機進行逆向研發(fā)時,卻被德方告上了法庭。
最終德方勝訴,那款發(fā)動機也隨之被扼殺在了搖籃里。
從此之后,伊旗為德方做了十年的生產(chǎn),國民汽車的產(chǎn)品在中華遍地開花。而伊旗,卻完全淪落成為德方的附庸。
李凡愚能想象的到,這份資料是有多么的來之不易。也完全能想象,安寧在奔馳做到現(xiàn)在的高度,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
他捧著資料,道:“寧姐,這合適嗎?不會給你添什么麻煩吧?”
安寧將茶具放好,避開了他的問題,笑道:“我注意你很久了,當時你們在慕尼黑獲獎的消息傳回國內(nèi)的時候,可是讓我開心了好久。你知道嗎,這種大賽我也參加過?!?br/> 李凡愚奇道:“可是在我們?nèi)ツ侥岷诘臅r候,我的教授說這是第一次有代表中華的隊伍參賽啊?!?br/> 安寧笑而不語,等了半天,才回答他:“遺憾的就是這一點,我大學是在布倫瑞克念的,所以當時代表的自然不能是中華?!?br/> 她見李凡愚有些尷尬,便轉而說道:“不過好在你們爭光了啊,這些資料,就算是姐姐送給你的獎勵啦。”
別看李凡愚手機里揣著xapp這么逆天的東西,但是要是說起他的設計能力,別說是三學霸,就連程珂都把他完爆。
從開始到現(xiàn)在,李凡愚更多的是依賴歷史進程未更改前的記憶,還有xapp的技術在發(fā)展自己。其實涉及到專業(yè)的層面,他還仍然是個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