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上突然出現(xiàn)了六面黑色的大旗,拖著黑火熖模樣的旗尾,都以一柄長約丈八的朱槍為竿,竿首垂著黑纛。六面黑旗之后,又是一面白旗,形狀大小和黑旗無二,也用丈八朱槍為竿,竿首則飾以象牙。白旗之后,又是一面紅旗,一樣用丈八朱槍為竿,旗上刺了“鄆王趙”三個大字。
看見這八面大旗,包括蔡懋在內,所有在大名城南河門外恭候王駕的官員們都知道,大宋河北兵馬元帥,節(jié)制河北諸軍、節(jié)制河北東西兩路撫司、節(jié)制河北運司、可便宜行事,鄆王趙楷的人馬已經(jīng)到了。
根據(jù)宋朝的旗幟制度,黑纛主兵,表戎事,是軍隊的軍旗。而白色是牙旗則是大將旗,是一軍之號令的象征。而刺有“鄆王趙”三字的紅旗則是大將認旗,用了表明大將的身份。根據(jù)宋朝的制度,大將認旗上刺什么字比較隨性,可以刺上大將的姓氏,也可以刺上全名,還可以加上地名或官職。趙楷則為自己選了“鄆王趙”三個字兒。
六纛、軍牙、認旗之后,才是一片跳躍著的皮笠子上的紅纓和漫天的煙塵。又過了一會兒,才看見一兩千披著前后掩心,穿著繡衣的騎馬甲士,簇擁著身著一領青唐瘊子甲的趙楷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線當中。
這一千數(shù)百騎兵,分成六隊,其中走在最前面一隊騎兵共三百余騎,全都是長大漢子,衣甲整齊,人人背著長槍,列出四列縱隊,護衛(wèi)在趙楷左右。在他們身后,則是五隊各有三百騎的騎兵隊,一隊跟著一隊,雖然不如護衛(wèi)趙楷的那些騎兵長大嚴整,但是清一色的甲騎奔騰翻涌的場面,還是直接沖擊著人們的心底。
鄆王趙楷居然可以拿出這樣一支騎兵,看來關于“東華門之變”的“兵諫崇政殿”的傳說,極有可能是真的......大宋在如今這個多事之秋,出了這么一個好勇斗狠的大王,真不知道是兇還是吉了!
另外......這個大王真的是來賣國求饒的?看著不大像啊!可是不賣國求饒,靠鄆王趙楷帶來的這點騎兵,再加上河北東、西兩路的可用之兵,仿佛也擋不住金賊南下的腳步吧?
如今金賊南下看似不可阻擋,如果他們打破了東京城,打死了官家和太子,那鄆王可就是大宋的頭號罪人了!
就在南河門外的大名府的官員們有點懷疑趙楷來意的時候,迎面而來的騎兵隊伍當中突然傳出了一陣長長的號角聲音。前面執(zhí)旗的騎士,紛紛單手勒停了健馬,然后分列在官道的兩側,行成了一個通道,接著就看見趙楷在三百余名親兵的簇擁下,朝蔡懋等人這里大搖大擺的而來。而其余五隊騎兵,以及他們身后長長一列的車隊和拴在一輛輛大車后面的后備馬匹,全都停了下來,在原地等候。
這個時候迎接鄆王趙楷的官員們才發(fā)現(xiàn),鄆王帶來的不僅是一千七八百的騎兵,還有另外幾百輛大車,還有許多后備馬,大車上還載著許多貨物和乘客。真是相當浩蕩的隊伍?。?br/> 這位鄆王殿下該不會把一整個王府的人和東西都帶來了大名府吧?他這是想干什么?以后就長期在大名府安家落戶了?
在距離蔡懋還二三十步的地方,趙楷卻已經(jīng)利落的翻身下馬了。瞧他現(xiàn)在的矯健身姿,就能知道他的馬上功夫已經(jīng)“回來”了。經(jīng)過一番回憶,趙楷記起自己的弓馬之術原來也是童子功。因為他打小就聰明過人,而且身強體健。不僅讓趙佶格外喜歡,而且期望值也極高,希望他將來能中個進士——這可是趙佶年幼時的夢想,結果沒能實現(xiàn)就當了官家。當了官家就不能再考進士了,要不然會試過關后的殿試怎么考?殿試照例是官家親自出題,自己出題自己做那哪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