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帝的發(fā)火,可不只是因為這一次的欺君。
自從他即位以來就一直想要干一番大事業(yè)。
然而,在以前他眼中那個威風凜凜,手握重權,天下莫不敢違背的君王。
如今看來,卻只是內閣和群臣們的工具罷了。
雙方奏折都是請功,可是這為誰請功卻又大有不同。
文人集團自然是大力支持蕭儒以及蕭良臣的,認為這一場戰(zhàn)役的功勞,全是在祖孫二人身上。
可是宦官那邊的說辭,卻是因為那位千戶救援有力,才使得澄??h城轉危為安。
“哎,罷了罷了,將這些東西遞交到內閣讓他們自己商議去吧。”
想不明白,隆慶帝干脆就不想了,揮了揮手,十分厭煩地將奏折推向一邊。
可是過了一會兒,隆慶帝似乎想起了什么,皺著眉頭問了問身旁的太監(jiān)。
“這蕭良臣,朕好像有些耳熟。好像是在哪里聽過似的?!?br/> “陛下您忘了,之前您還讓人抄錄的那一首,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br/> “哦,想起來了。就是那位江南的才子是吧,嗯,吟詩作對如此優(yōu)美的才子,竟是到了前線抗倭殺敵,這倒是有趣?!?br/> 隆慶帝笑著想了想,最終還是決定。給這位才子一些什么。
畢竟那些太監(jiān),不管他是封賞還是斥責,他們始終都不過是自己的家奴,怎么樣也不需要太多的籠絡。
呃,賞賜了這位江南的才子卻能獲得不少的士子之心,有利于為他自己培養(yǎng)一些事例。
雖然說這種做法,見效未免太久,可是總比他現(xiàn)在跟個光桿司令似的,什么也做不了要強。
可是,下邊的太監(jiān)了,隆慶帝這么說就不禁有些著急,連忙說道。
“此人畢竟太過年幼,況且如今公民不過秀才若是大肆獎賞,恐怕反而會拔苗助長呀?!?br/> 隆慶帝聽聞此言不禁皺了皺眉頭,現(xiàn)在就連身邊的太監(jiān),都敢來否定他的決定了嘛,看來是自己這個老好人當?shù)奶昧恕?br/> 不過,轉念想想好像也是這么回事。那蕭楊晨現(xiàn)在不過是個秀才,而且才華橫溢,憑自己的努力考上進士,倒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