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他抄襲了,抄襲的,文抄公【8000求收藏追讀】
原本大家以為,武昭只會針對個別人,現(xiàn)在是針對全體官員。
這第一板斧,不可謂之不大了。
新任左相林敦信,在武昭說完這個新的考課法之后,手持笏板:“殿下,臣有話要說?!?br/>
武昭溫婉的說道:“左相請講?!?br/>
“殿下新的考課辦法,雖然更好,同時也更加完善。
可是現(xiàn)在臨時更替,臣恐會出現(xiàn)騷亂。
到時候百官心生恐懼,只顧新的考課,可能會耽誤政事?!?br/>
武昭點點頭:“左相言之有理。我今晨請示父皇,父皇也是這么說的。
所以我與父皇商議,這新的考課之法,就延后兩旬實施?!?br/>
這是大事,即使延后兩旬,對于百官來說,時間也依然不充足。
左相作為百官之首,想要得到百官擁護,必然要站出來為大家爭取利益。
“殿下,臣以為時間還是太短了一些?!弊笙嘣俅伟l(fā)聲說道。
武昭的態(tài)度依然溫婉,絲毫沒有半分強勢:“左相以為幾時施行可行呢?”
雖然溫婉,但是必須要說,武昭手腕的確厲害。
兩句話直接,把執(zhí)行和不執(zhí)行的問題,變成了什么時候執(zhí)行。
林敦信眉頭微微一皺,這才意識到自己落入了武昭布下的陷阱當中。
“殿下,臣以為此乃大事,還是應(yīng)酌情商議?,F(xiàn)在臣雖為左相,但是右相空缺。如若臣一言以蔽之的話,顯得臣太獨斷專行了一些?!绷侄匦胖苯诱伊艘粋€合理的理由,規(guī)避了過去。
不過這個同樣在武昭預(yù)料當中。
“左相提醒的極是,關(guān)于右相人選。我亦與父皇商議過了。
我與父皇都屬意,兵部尚書王林,王尚書出任右相一職。
本宮也與王尚書說過此事,王尚書亦表示,自己有信心升任右相一職?!?br/>
輕描淡寫之間,直接決定了右相的人選。
這個人選出乎了所有人預(yù)料,包括林敦信。
林敦信不是不在乎右相的人選,只是林敦信清楚,自己要了左相,那右相就不是自己說了算的。
林敦信的心目中,其實是有幾個人選猜測的。
但是王林這個兵部尚書,絕對不在他的猜測內(nèi)。
之所以沒有想過王林,倒并不是因為王林任職兵部的原因。
王林雖然任職兵部,但是王林并非武夫,同樣是讀書人出身。
但兵部在六部當中,位置墊底卻是不爭的事實。
六部尚書,兵部尚書排位最后。
再加上大武朝這些年,順帝修道,國庫虧空,除了邊防軍備還算充足以外,其它各處軍備缺失的厲害。
而邊防軍又偏偏不歸兵部管,所以兵部尚書,在朝中是最沒存在感的。
林敦信想過很多人,但是就是沒想過王林,會與自己搭檔。
“臣王林,謝陛下隆恩,謝殿下賞識,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蓖趿致牭近c到了自己,直接就承了下來。
“現(xiàn)在內(nèi)閣成員齊全,還勞煩左相,帶著內(nèi)閣盡早拿出一個執(zhí)行的時間來。”解決了右相的問題,武昭就直接逼林敦信表態(tài)了。
林敦信眉頭皺著,這才發(fā)現(xiàn),武昭遠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容易對付。
不過好在自己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百官之首,再加上這些年自己一直代理左相一職,所以支持者還是多的。
因此林敦信倒是也并不會覺得,事情太過棘手。
至于王林,林敦信打算再觀察一下,就借著這個事情觀察一下。
“臣,遵命。”
武昭又看向了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的寧辰:“待執(zhí)行時間確定之后,就由寧辰著手執(zhí)行考課?!?br/>
“臣,遵命?!睂幊搅⒖膛d高采烈的答應(yīng)了下來。
武昭真不知道,這么一個得罪人,甚至可能會成為自己犧牲品的職位,交給寧辰,寧辰究竟是高興個什么勁。
但是不管怎樣,有人愿意接手這個位置,就是好的。
反正自己給寧辰現(xiàn)在的位置,算是對寧辰的補償了吧。
散朝之后,林敦信身邊圍攏了大部分的官員。
王林的身邊同樣聚攏了一小部分恭賀他的官員。
至于寧辰,則是形單影只的離開了。
其實不是他們不想討好寧辰,而是不能太明顯了。
大家都知道,寧辰才是最后執(zhí)行者,最有實權(quán)的人之一。
但是現(xiàn)在就去討好寧辰,那會落人口實的。
去找寧辰,還是得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合適。
寧辰并沒有忘記孔祭酒跟自己說的。
散朝之后,就直奔國子監(jiān)了。
國子監(jiān)就緊挨著皇城,占地面積同樣僅次于皇城。
誰讓國子監(jiān)的祭酒,比較厲害呢。
寧辰到了國子監(jiān),亮了腰牌,就被人帶著去見孔祭酒了。
國子監(jiān)雖然占地很大,但是每一塊區(qū)域劃分的還是非常合理,井井有條。
每一塊區(qū)域,就是單獨的一個教學(xué)區(qū)域。
國子監(jiān)內(nèi)設(shè):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個啟蒙教學(xué)區(qū)域。
過了啟蒙教學(xué)之后,所有人都有兩個選擇。
走科舉入仕,或者進入軍中積累戰(zhàn)功封侯拜將。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繼續(xù)的進修,至于進修的路線,目前就兩種。
一種就是儒家的修行體系,一種就是武夫修行體系。
現(xiàn)在因為順帝的原因,還加入了道門修行體系。
不過選擇道門修行體系,就不會在國子監(jiān)內(nèi)進修了。
道門修行體系,在國子監(jiān)就是掛了一個牌。
主要還是前面兩種體系。
雖然選擇進修,最后的結(jié)果無非也是入朝當官和入軍當兵。
但因為你進修了,如果再加上你入品的話。
那你的起點就不一樣了。
比如沒有入品的正??婆e,考了個狀元,就如同寧辰這種,最多就是翰林編纂,然后就是在翰林里面熬資歷,等著再分配。
入品的國子監(jiān)儒生,可以直接入御史臺擔任御史,或者直接進入某個實權(quán)的部、司任職。
武夫體系同樣如此,入品的武夫,到了軍中,至少是從校尉做起,而不是從大頭兵做起。
但是前面的啟蒙是不花錢的,甚至還有補貼。而后面的進修,是要花錢的。
花的還不少,不管是儒家體系還是武夫體系,都是吞金獸一樣的存在。
所以選擇進修的,基本都是官二代、軍二代或者富家弟子。
普通人想要走進修這條路子,基本無望。
除非你天資特別出眾,得到祭酒首肯,才能免費進修。
眾所周知的是,祭酒基本不在國子監(jiān),所以這條路基本算是堵死。
因此說白一點,進修就是給這些二代鍍金的地方。
這些二代們,同時還是國子監(jiān)重要財政來源。
順帝修道連軍備都管不上,何況是國子監(jiān)。
有這些二代的存在,國子監(jiān)的日子才過的非常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