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街上的翰林郎蘇亦有些心神不寧。
當朝為官不過數(shù)日,他就已經(jīng)充分體會到了什么是為官之道。
書里教會了他禮義廉恥,卻沒有教他爾虞我詐。
今年的這一場戰(zhàn)爭似乎和以往都不盡相同,透著一絲詭異的氣味。于是他去了他的老師——禮部尚書顧流云府上。
戰(zhàn)爭乃家國之事,身為閏朝之臣,翰林郎蘇亦覺得自己應該了解這件事,然后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然后他便被自己的老師罵了出來。
老師最開始是說:此事水太渾,你莫要插手,做好你的翰林郎便是。
被老師這樣一說,蘇亦更覺得事有蹊蹺,遂道:“戰(zhàn)爭并不是朝堂之事,而是國家之事,百姓之事……”
“——這就是朝堂之事!”禮部尚書顧大人在桌子上重重一拍,大喝了出來,怒視著蘇亦,“今年這場仗——我說了不算,也不是你小小一個翰林郎說了算的!”
蘇亦咽了口唾沫不敢說話,他從沒見過老師像今天這樣生氣。
禮部尚書顧流云氣得吹胡子瞪眼,良久才深呼吸了一口氣,緩緩出聲:“立之……為師是為你好……這事你不要再過問,你若卷進來,頃刻間便是粉身碎骨……”
“朝堂之上,腥風血雨猶勝于江湖……”顧大人擺了擺手,“……你走吧。”
“學生……”蘇亦看了看坐在上面那個身影,咬了咬牙,“……告退?!?br/> 蘇亦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以自己的身份是沒法再去碰這件事,所以他選擇明哲保身。
同時也正因為他是個聰明人,所以他想要弄清楚這件事背后到底藏著什么——他最不喜歡的就是事情的發(fā)展超過他的掌控之外,只有洞悉全局的人,才能在關(guān)鍵的時刻決定下一步棋該怎么走。所以他開始收集翰林院里的先生夫子閑談時的只言片語,甚至連那些還在念書塾的公子小姐的討論也沒放過。
雖然這些話皆是風言風語,真實性不高,但歸納下來也還算是在慢慢地向事情的真相靠近。
但是,得出的結(jié)果卻讓這個翰林郎不寒而栗。
幾天下來,蘇亦白天處理翰林院公務,晚了就整理收集得來的信息,竟是有些忙得不可開交,很多時候都是直接就在翰林院里夜宿了。
蘇亦伸了個懶腰,把毛筆在筆架上放好。他看了看窗外的天色,推開椅子站了起來,已經(jīng)是日落時分了。
“三天沒回家了……”蘇亦揉著額頭喃喃自語,“娘又該說我了——買些菜回去吧。”
蘇亦父親早逝,幾乎是他娘一個人把他拉扯大的,母子倆日子清貧,相依為命。不過蘇亦倒也聰明,此子從小聰慧過人,如今更是一舉越過龍門,高中狀元。蘇亦對其母尤為敬重,朝廷的任命一下來,他便將其接來了京城居住。
蘇亦來到街上,此時正是人多的時候。行人熙熙攘攘,蘇亦不愿久待,匆匆買好了菜就往家的方向走去。
走過了繁華人多的主街,蘇亦察覺出來不對勁兒了。他用余光往身后一瞟,果然,一名男子就跟在他身后不遠處。
跟蹤?監(jiān)視?
蘇亦心里沒來由地一緊。
看來自己暗中調(diào)查的事被發(fā)現(xiàn)了。
是來殺我的人?!
冷汗瞬間打濕了蘇亦的后心。
會是誰的人?東廠?錦衣衛(wèi)?
或者……蘇亦瞳孔驟然縮緊,他想到了一個他最不愿意想到的人——他的老師,禮部尚書顧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