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葉纖紅繼續(xù)送早飯去醫(yī)院,順便把爸爸替換下來,讓他回家休息。
鄭建國也沒跟女兒客氣,吃了早飯后,就回家睡覺去了。
葉媽媽這兩天吃得好睡得好,病怏怏的臘黃臉色,似乎紅潤了一些,連精神也旺盛了許多。這時候靠坐在床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跟女兒聊著天。
她是個閑不住的人,身體輕松下來就想找事做。
這時候開始抱怨醫(yī)院離家太遠,想拿些手工活來做也不方便。一天到晚這樣無所事事,太無聊也太浪費時間。如果能鉤圍巾,說不定已賺了十幾塊錢了。
不過她也是發(fā)發(fā)牢騷,明天已打算出院,今天再無聊,也很快過去了。
葉纖紅笑媽媽是個勞碌命,不懂得享福,在醫(yī)院都還想著干活。
媽媽的話也給她提了個醒,這里沒有電視沒有電腦,一天到晚在床上確實難熬,她早應(yīng)該給媽媽準備消遣的東西。
早上出來時,路過報刊亭,買幾本雜志回來就好了。
媽媽讀過初中,文化程度不低,應(yīng)該喜歡看。
對媽媽這樣的農(nóng)村婦女來說,苦點累點不怕,最怕這樣無所事事。在家忙著才不會覺得煩惱,適當干點體力活,反而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空下來的時候,聽聽戲看看電視,這才是她向往的生活。
那就買個錄音機給她帶回去吧,她喜歡聽越劇,可以多買些戲曲磁帶,家里熱熱鬧鬧的,她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至于電視機,現(xiàn)在沒錢買,只能暫不考慮了,等自己賺到錢再說。何況現(xiàn)在的彩電貴得要死,幾年后彩電行業(yè)大洗牌,那時買就便宜了。
跟媽媽打了個招呼,葉纖紅往外走。
走到醫(yī)院門口,在大路邊上望了望,沒有看到熟悉的報刊亭。
沒理由啊,醫(yī)院這種地方人流量大,怎么沒在這里安個報亭呢?
往對面的小區(qū)走了幾十米,看到有人在底下的附房開了間報刊小店,葉纖紅這才想起,這時候還沒有報刊亭這個事物,要到二千年左右才會出現(xiàn)。
最初建的報刊亭,是統(tǒng)一的郵政綠亭子,還是國家發(fā)文要求建設(shè)的,說是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其實聰明人都知道,它最重要的目的,是解決下崗職業(yè)的就業(yè)問題。
想到肖東燦的哥哥馬上就要調(diào)來虞城,葉纖紅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如果他能牽頭虞城市政府,在城市主要街道和機關(guān)學校建便民報刊亭,便宜租給下崗職業(yè),解決他們的就業(yè)問題,那肯定是一個亮眼的政績工程,順便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
葉纖紅把這件事記在心上,打算有空跟肖東燦說一說。
上次聚會時,她提到了國企改革的解決方案,卻沒有多少細致的措施,這一條就是適合操作的細則。
忽然搖頭失笑,自己什么時候變得這么狗腿了,居然時時想著討好肖東燦和胡向陽。
在雜志堆了挑了最新的《讀者文摘》和《知音》,葉纖紅往回走。
路過一條巷子時,聞到一股臭味。原來是靠墻的地方,有一大堆生活垃圾,估計是有人搬家,懶得把東西拿去專門放垃圾的地方,隨便丟在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