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城堡大街173號的帝國工業(yè)發(fā)展計劃委員會從字面上理解這應該是政府機關,但實際上卻是由帝國軍事裝備局擴充而來的一個軍事機關,它統一負責帝國所有的軍事裝備生產計劃、生產安及戰(zhàn)略性原材料的調撥供應,但裝備的設計和招標采購還是由各軍種單獨負責,它只負責統一生產問題。
這實際上是個戰(zhàn)時工業(yè)生產管理機構。
帝國從1937年起,就開始有計劃地把國民經濟開始向戰(zhàn)時體制進行轉變,比如以治理城市交通的名義限制私人汽車的使用,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增加原油和戰(zhàn)略金屬物資的戰(zhàn)略貯備。在另一方面,軍事裝備的生產規(guī)模卻大大地提高了。
比如在各大汽車廠,都要求專門設立坦克、裝甲車、軍用卡車、軍用越野車等軍用車輛流水化生產線,以提高軍事裝備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規(guī)模。
另外就是槍炮等裝備的產量開始大幅增加,陸軍的大規(guī)模換裝工作從1935年就開始了。早在戰(zhàn)后的1924年,陸軍部就開始了新的步兵武器研制工作,并在1931年正式向帝國各大武器制造廠下達了任務招標通知書。最終的招標結果很出人意料,陸軍“步兵武器專門委員會”選中的是沃爾特公司所設計的半自動步槍,帝國兩大武器制造商毛瑟兵工廠和斯泰爾-曼利夏公司的設計都意外落選。
沃爾特公司所設計的半自動步槍在1932年通過軍方的測試開始正式投入生產,正式被命名為沃爾特gew32式半自動步槍,沃爾特公司也從一家著名的手槍制造公司一躍成為與毛瑟公司和斯泰爾-曼利夏公司兩大軍工巨頭所齊名的輕武器制造公司。
隨著沃爾特gew32式半自動步槍開始大規(guī)模裝備陸軍,由于沃爾特公司的產量有限,所以毛瑟公司和曼利夏公司也從軍方取得了特許生產許可證,從而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
陸軍的機械化是陸軍裝備的重點。從1935年起,帝國就用吉普車和摩托車取代了所有陸軍部隊里原來的所有騾馬編制,但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的編成卻十分困難。其主要原因是受限于坦克、裝甲車的產量,目前巴伐利亞機械制造公司和帝國標準重型機械制造公司加起來坦克年產量也只有2000多輛,裝甲車的產量也差不多也是如此。
問題是帝國陸軍裝甲兵總監(jiān)艾曼希貝格上將所制訂的裝甲師編制是每個裝甲師有三個坦克團,共有378輛坦克和176輛裝甲車,再加上師屬炮兵團的110多門各式火炮和2000多輛各型車輛,就是以帝國的工業(yè)生產能力每年也只能組建出3個這樣的重型裝甲師。
而且大量的新編機械化步兵師都還編制有一個獨立的坦克營和一個師屬裝甲偵察連,裝備有78輛坦克和48輛裝甲車。
為此,在組建了4個重型裝甲師之后,帝國陸軍果斷地削減了裝甲師的坦克數量,將三坦克團制的重型編制改為每個裝甲師下轄一個坦克團、一個裝甲步兵團和一個機械化炮兵團的輕裝甲師編制,這樣的輕裝甲師所裝備的坦克數量減少了一半,但師屬炮兵卻稍稍有所加強。根據計劃,陸軍每年需要完成5個裝甲師的組建和訓練,同時還要完成十個機械化步兵師的組建和編練工作。
僅僅陸軍方面每年對各型車輛的需求就不少于10萬輛。
航空兵建造是陸軍裝備的另一個發(fā)展重點。
“斯卡帕灣轟炸計劃”是帝國新成立的戰(zhàn)略空軍所提出的一份作戰(zhàn)計劃,這份計劃提出如果英德間爆發(fā)戰(zhàn)爭,戰(zhàn)略空軍將會對這個英國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實施轟炸,以圖削弱英國的海軍力量。但這份計劃的實施需要有性能優(yōu)異的遠程戰(zhàn)斗機對轟炸機部隊的有效護航才能做到,這就要求帝國航空兵所裝備的戰(zhàn)斗機需要有超過2000公里的航程。
帝國作戰(zhàn)飛機一直以來令人詬病不已的續(xù)航力問題在1938年終于得到了部分解決,這得益于最新的風洞實驗室的建成能使飛機擁有更為優(yōu)化的氣動外形,最新的張緊鋁合金蒙皮使飛機的機身更為簡捷流暢,空泡式整體座也減小的座艙阻力和擁有更為廣闊的視野。
bf109本身就擁有這個世界最完美的機身設計,改進了一些小的缺陷后實際上差不多已經達到了螺旋槳飛機的極致,唯一令人詬病的就是它只有900多公里的最大航程。但在機翼內部各自加裝了一副大容量自閉式油箱之后,它的最大航程達到了1280公里,勉強達到了空軍所要求護航戰(zhàn)斗機續(xù)航力的最低標準,再加掛了兩個副油箱之后,其作戰(zhàn)半徑更是達到了將近1000公里左右,差不多足以覆蓋整個英倫三島。
李想在戰(zhàn)后這么多年的努力,在航空工業(yè)上面的成效最大,帝國每年的電解鋁產量達到了38萬噸(包括匈牙利),這也是能支撐整個帝國航空工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