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迪南?保時捷在1921年夏天來到大西洋彼岸的汽車城底特律時,他那些美國同行們誰也沒有料到,這位來自奧地利的汽車廠經理在未來會成為他們的一個噩夢。
保時捷對自己公司的新技術和新設計很有信心,認為它在性能上完全能夠凌駕于現(xiàn)在所有的美國汽車之上。不過,美國的關稅很重,這讓歐洲的汽車想要出口美國變得十分困難,如果想要公司獲得更多的利潤,在美國建廠是個很好的方式。當然,如果能夠購買下一家美國汽車廠則是更快捷的方法。
很快,他選中了麥克斯威爾公司,這家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有嚴重的質量問題,公司正瀕臨破產。
在美國,保時捷真切地感受到了美國工業(yè)的日益強大:在通用汽車公司,擁有24000多名員工,僅他們一個汽車制造車間里就安裝有240多臺各式金屬加工機床,還有大約六十家公司是它的零部件供應商。在自動化的裝配流水線上,在不到一個小時里,包括發(fā)動機在內的一堆零部件就會被組裝成為一臺嶄新的汽車,每天的產量高達500輛,這在歐洲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所到之處,看到的盡是機械化、高效率的流水線式作業(yè)和生產的計劃性——這些都是歐洲的那些“手工汽車作坊”無法比擬的。皇帝關于把制造工廠開設在美國的決定看來十分正確,工廠設在美國,用不著付關稅,這樣就會因為技術的優(yōu)勢而迅速發(fā)展。奧地利汽車公司的董事會通過了在美國建廠的決議,于是作為公司執(zhí)行董事的保時捷先生和弗雷德里希?阿德勒先生只要放下國內的事務,專程前往美國。
談判倒是很順利,這家公司的主要持有者麥克斯威爾先生和查默特先生同意以360萬美元轉讓他們持有的汽車公司股份,問題的癥結在于沃爾特?克萊斯勒先生——這家公司新聘任的總經理,則不愿轉讓這家公司。他在美國的汽車制造行業(yè)里也算是小有名氣,在征求了國內的董事會的意見后,喜出望外的皇帝指示任命他為麥克斯威爾汽車制造公司的總經理。
保時捷也聽說過克萊斯勒,這位前通用汽車公司的副總裁因為與威廉?杜蘭特在經營理念上的沖突不得不選擇離開了通用汽車公司,只不過保時捷沒想到皇帝會如此看重這個人。如今的美國汽車制造業(yè)每年能制造近100萬輛汽車,其中福特汽車公司就占據了一半以上的份額。不過,老福特已經變得因循守舊,并且固執(zhí)己見,曾經風光一時的福特t型汽車的銷量已經在走下坡路。而通用汽車公司卻因為杜蘭特先生毫無節(jié)制地擴張和經營不善而陷入財務危機。
聽著克萊斯勒的介紹,保時捷先生眼睛一亮,很明顯,這對于麥克斯威爾公司來說,是個絕佳的發(fā)展機會。
奧地利汽車公司的樣車已經從波特蘭給運了過來。
“王冠”汽車,是皇帝為這款新車所起的名字,車徽標志是以神圣羅馬帝國時代的皇冠為原型,看起來有些象國際象棋里的王。
當克萊斯勒先生在看到這輛汽車的時候,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從外形上來看,整輛汽車給人一種象“船”的感覺,但全金屬的外殼和锃亮的噴漆,加上車內精心和考究的裝飾,使整個汽車給人一種奢華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