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邊村,和煦的陽光掠過樹蔭,灑滿每一個村民的頭頂。清晨太陽老大爺剛起床,牙都沒洗就被一陣噪音吵的耳疼,太遠罵也聽不見,忍受的堵住耳朵免受其害。
叮叮鐺鐺~~~
一把錘子敲擊的聲音會覺得吵,一個鋸子鋸木的聲音會覺得煩,但當錘子、鋸子論百即千的齊鳴時,就不會覺得煩,就不會覺得吵,只不過頭蓋骨要飛起來而已了!
木屑子飛的到處都是,露天工作,小風一起,能從自家庭院吹到村口,嗆得看門狗汪汪狂吠,深切對人類傷害樹木、破壞自然生態(tài)行為進行憤怒認真嚴肅抗議!
跟隨鏡頭,對焦一位兩手老繭的灰胡子老人身上。就見他拿著一把小圓頭錘,年邁身體右臂肌肉比年輕人還硬實,左右擺弄根根木條,咣咣咣幾錘子下去,神奇一幕出現(xiàn)了,幾根燒柴火還嫌費事的爛木頭拼作一只木馬,雞血紅顏料點兩下,一件擱揚州能賣一貫錢的商品新鮮出爐了。
兩個小學徒輪番搬運,剛生產出來的木馬搬進一間小屋里,推開門一看,層層疊疊新貨壓舊貨,填了一屋子。
“一二三四五……四百九十九……五百…………”
“師傅,已經(jīng)到五百個啦~~~”
“有五百了?哦,太好了,我這把老骨頭總算是能松松了…………”
撂下鐵錘,灰胡子老大爺佝僂著背,在兩個學徒的攙扶下走進屋中,一個捶腿,一個端水,小心伺候著。
“師傅,俺們啥時候能砸一錘子???”
“急個啥?老夫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還給汝的祖師爺挑糞呢,東西做出來容易,看護好可難得緊!行啦,快去看護著去,日后可指的吃呢!”
“哎師傅,徒兒這就去!”
兩個小徒弟走后,灰胡子老大爺癱坐在椅子上,兩手搭著椅柱,抓緊美好的時間休息。
手藝人辛苦,種地打糧的農夫,夏秋納糧要么總收成的多少,要么每畝收多少;萊陽這兒的手藝人是多少數(shù)目的工藝品是夏秋兩稅上交,上交余下的部分就可以出售給官府,換取糧食、布匹乃至銅錢。
如果說會比農夫生活好,下面這個例子足以讓卿自扇嘴巴子了。
按上面寫的,在揚州一個木馬能賣一貫錢,一千個銅幣。手工業(yè)者上交的工藝品是論百成千,萊陽節(jié)度使再批發(fā)出售給商人,商人從登萊半島運送到揚州,算上成本、路上損耗、運費、人工費等等,揚州市場上賣一貫錢,擱在原產地會有多不值錢!
一間屋子五百個木馬,價值能值五百文嗎?
商業(yè)需要利潤,就像張儀說的有利可圖。封建社會的商業(yè)繁榮,北宋汴梁有很多很多人口,又占水運樞紐,全國供給才有一幅《清明上河圖》;明朝有東南亞、日韓兩大外市場,兼海船制造興盛,船只容納更多、運行更快、市場更大、形勢驅于和平…………
額~~不知不覺又扯遠了…………
歇著,枯坐乏味,要是能有桿旱煙就更好。慵懶著沒有幾息,院外頭傳來喧鬧聲音,初以為是哪家小子玩鬧,弄砸了哪家的鋪子;細細一聽,似少年猛然起身,拍拍抖抖彈凈半身木屑,快步?jīng)_出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