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鼎爐爐身的工藝,與制作漆器的技法有幾分相似之處。
精品的漆器,需要一層一層的涂漆,風干,再涂漆,再風干……
林曾的能力,注定了他只能選擇這種笨拙的辦法,來制作種子煉制爐的爐身。
一層一層將各種材料涂抹在鼎爐的銀絲骨架上,那些鏤空的地方,逐漸變得平滑充實。
這里面的涂層,達到五百多層。
這五百多層里,有普通的金屬原料,也有珍貴的特殊材料。
如果沒有間雜在涂層中間那些制鼎符紋的不斷煉化,這五百多層的原料,估計會把這個排球大小的鼎爐,放大不止兩倍。
可是,當林曾將所有原料涂抹完畢后,最終鼎爐的體積不僅沒有增大,反而縮小到三分之一的體積。
此時,種子煉制爐的才真正展露出它的風采。
鼎身圓潤,如一個經(jīng)過數(shù)千數(shù)萬次覆膜的紫金色珍珠,即便在沒有陽光照射的育種空間中,仿佛也能煥發(fā)出迷人的光芒。
鼎爐有五足,穩(wěn)當當立在林曾的手掌中,讓人忍不住想撫摸把玩。
說句實話,林曾這個種子煉制爐,單純從外觀上來看,比林曾獲得育種空間那個古樸簡單的種子煉制爐耐看多了。
不過,真正將兩者功能比較,林曾手里的鼎爐,大概只能冠上繡花枕頭的名頭了。
但如果單純從林曾自己的等級考慮,這個鼎爐到目前為止,還是頗為成功。
在爐壁上,有一個比林曾巴掌略小一些的復雜圖紋,圖紋里,似乎有一只小魚在輕快游動。這是煉制爐爐門的符文圖紋,等到符文圖紋的作用完全釋放,一個能放入各種材料的爐門就形成了。
不僅能看到的爐壁上有符紋在運行,鼎爐內(nèi)部看不見的地方,此時至少有兩百多個符文圖紋,在發(fā)揮著作用,等待它們對鼎爐的煉造完成之后,林曾平生第一個親手制作的鼎爐,才算是完工。
林曾這個時候,再看時間,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閉關(guān)一個多月時間。
他并未停下,按照習慣查看五針松老樹的情況。
五針松老樹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煉制,如今只有不到八十厘米高度,整株枝葉狀態(tài)更佳,翠綠翠綠的松針變得更小,當絲毫不減它生機勃勃的狀態(tài)。
這株核心植物的培養(yǎng),還需要一段時間。
尤其越到后期,耗費的時間越長。
也許從三米多高到八十厘米,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但從八十厘米到十厘米,則要耗費數(shù)月,甚至如果運氣不好,可能要長達一年半載。
查看完五針松老樹的情況,林曾繼續(xù)開始制作傳承空間中的其他設施。
比如,種子存儲空間,符紋練習板,資料展示臺等等。
不過,相比起鼎爐的制作,這些設施的加工就簡單許多。
林曾一邊制作這些設施,一邊等待著核心植物和種子煉制爐完成。
再這些所有都完工以后,就是最后的關(guān)鍵一步了。
將它們整合在一起。
林曾的地底生活,過得緊湊忙碌,甚至一日三餐,吃飯睡覺都無法保證,只為了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傳承空間的制作,晉升為育種者。
而外界的世界,則因為他的閉關(guān),又過上了節(jié)衣縮食的日子。
秘境進入者們突然某天發(fā)現(xiàn),秘境中的種子又開始限量供應了。
真是一個糟糕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