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膚施縣西,延州州城東側(cè),兩城相距約兩里半路程,中間一條延河奔流而過,河上原本只有一座木橋,若是不由此處過河便要向南走上十幾里路才能有一個渡口,因此這座木橋?qū)嶋H上是東西兩城之間往來的第一交通要道。延州在關(guān)中北部諸郡中地處南北要沖,為丹、鄜、隰、綏、夏、鹽、靈、慶八路交通樞要之地,盛唐之時往來于內(nèi)地和塞外的商旅馬隊均以此地為中轉(zhuǎn)樞紐,東西城之間的這座木橋便是始建于女皇圣授元年,數(shù)百年來因天災**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也可謂歷史悠久了。
????自從晚唐關(guān)中地區(qū)的李茂貞之亂以來,兵荒馬亂的世道一日甚于一日,田地荒蕪人口凋零,延州的商業(yè)樞紐地位也漸漸敗落,如今的延州,雖然仍然還是藩屏關(guān)中的軍事重鎮(zhèn),但昔日繁榮昌盛的景象卻早已不復再現(xiàn)。
????東西城之間,延河東西兩岸,木橋周圍的這片狹小地域內(nèi)當年曾經(jīng)是頗為繁華的人流密集之所,不僅有大量的商人小販在此作業(yè)營生,就連東城的泥巴腿子和西城的達官貴人們也經(jīng)常到這里來采購自己所需要的貨物,從一文錢兩個的炊餅到只有世代朱紫之家才吃得起的蜜餞果子,以及各種皮貨牲畜金銀飾物兵器家什古玩字畫這里應(yīng)有盡有。自從晚唐開始,這種景象日漸衰敗,作為一個生在延州長在延州的本地人,秦固在自己二十多歲的生涯中只從一些罕見的高壽老人的口中聽說過昔日的盛況,卻從未親眼見到過。
????近些年來的這片地段上,早已看不見商旅馬隊的身影,就連本地商販也都不愿意在這里修建鋪面,在黨項鐵蹄每年都有可能來啥燒殺搶掠一番的情況下,城墻之外的任何一寸土地都是危險而不可靠的,當然,負擔著保護這片土地使命的那些人更加不可靠,在延州的老百姓心中,那些人比黨項人也強不到哪里去。
????然而廣順二年的春天,這一切又有了些許不同。
????在木橋東面靠近膚施縣城的這一側(cè),有一個膚施縣衙和彰武軍前營聯(lián)合設(shè)立的流民收容登記站點,所謂的站點,其實也不過是在橋邊空地上搭起一個棚子,里面坐著縣衙的幾名書吏和彰武軍前營的幾個文職廂兵,棚子外面則有一個伍的彰武軍前營步兵負責守衛(wèi)。
????從西部和南部各州扶老攜幼逃難來到延州的難民在這里將被按照籍貫和姓氏進行簡單登記,然后根據(jù)這個他們將被發(fā)往膚施縣東側(cè)的流民大營中進行臨時安置,每五日,彰武軍前營司務(wù)參軍兼廂兵指揮御侮校尉周正裕將按照從這里送往豐林山屯墾區(qū)的名單和資料來進行一番人員篩選,將一些年富力強的年輕人和一些富有特殊才能的人及所有讀書識字的人才一次性選拔出來帶走。
????對于那些年輕人,豐林山軍政當局采取的是自愿原則,一般不會強制他們上山;但是對于那些志在必得的特殊人才和讀書人,則由前營廂兵副指揮兼新兵隊隊正仁勇校尉陸大人派來的軍兵們一律采用拉壯丁的辦法將他們與他們的家人一起強行帶走。
????不管是來自哪里的流民,只要他們經(jīng)過了登記這個手續(xù),他們就可以進入流民大營。大營中的流民們需要自己搭建房屋和住處,他們會被分配去墾荒或者修路,也有一些經(jīng)驗豐富的農(nóng)民會成為軍墾或者官墾佃戶,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能夠在流民營中獲得賴以生存的食物,也許對于一些成年人來說這些食物還不足以充饑,但是對于婦女、兒童和老人而言,這些食物卻可以讓他們在最艱難的日子里活下去。
????那些上了山的人待遇比山下的人要好一些,他們的食物相對充足,甚至還有極少數(shù)人領(lǐng)有不同額度的薪資,這讓山下的一些好事者頗為羨慕。
????流民營建在城東,西南各州的難民都要經(jīng)過延河上的木橋才能抵達東城,因而這座木橋再度成為了意義特殊的交通要道。一些本地農(nóng)民在這里擺開了小攤,販賣著一些面餅瓜菜之類的飯食,賺取流民身上那可憐兮兮的一點錢財和一些價值不菲的傳家物。
????就是這么一點點商機,頓時便教兩城之間的這塊彈丸之地熱鬧了起來。
????至于黨項人的威脅,倒不是不存在,只是今年年初以來在延州州治附近一直在傳聞,去年八月份兵變之日在東城街市之上連殺數(shù)人的那位勇士如今被任命為蘆子關(guān)鎮(zhèn)守使了,這位在膚施縣城內(nèi)被家家戶戶當作門神來貼的傳奇人物無疑給這些什么都不太懂的小民百姓帶來了一線希望,大家都說,有這位大人鎮(zhèn)守蘆關(guān),今年黨項胡虜大約不會再來了。
????上智下愚,西城的達官顯貴們對小民百姓的這種天真嗤之以鼻,若是一個小兵痞便能夠震懾住彪悍驍勇的黨項人,當年后唐帝國五萬大軍就不會在定難軍面前鎩羽而歸了。
????然而看著兩城間這種數(shù)十年未見的熱鬧景象,延河畔的一老一少兩位士人裝扮的文官依然頗為感慨。
????“片刻安寧,便能營生若此……中原百姓之良善易治,實在是令人唏噓,有如此百姓,而天下數(shù)十年不得大治,當?shù)乐T公,寧不慚愧?”李彬捋著胡子搖頭冷笑。
????“民生繁茂,首在政治清明,政治清明,首在政令能達于四方,朝廷式微,原本也是無奈,中樞馮范諸位相公,并非無心治國事,奈何他們都是讀書人,手中并無一兵一卒,朝代輪替,鼎器遷移,這些事情他們都做不得主……換一個天子……政令便要更張亂淆一番,再加上天下分崩諸侯割據(jù),實在非士大夫之過也……”秦固苦笑著道。
????“便是眼前這番景象,若無懷仁手中的那點兵權(quán)做后盾,又怎得如此?”秦固輕輕嘆道。
????“高家三十年之積蓄,已經(jīng)快被你們揮霍一空了吧?”李彬微笑道。
????秦固也是一笑:“這筆錢賬目由晚輩總攬,迄今為止已經(jīng)花去了八萬五千四百七十六貫,約占總額度的三成,不過如今各縣倉廩存糧均在增長之中,京兆府那邊傳來消息,因為今年延州大舉購糧,關(guān)中糧價已經(jīng)飛漲至百文一石,連朝廷那邊都有所覺察,李惟珍已經(jīng)行文各州縣,控制糧食買賣,如今淮南的糧船沿河北上,至汴京便不許再走,必須就地糶糧,否則開封府便要抖索子拿人了……”
????李斌哈哈大笑起來:“不妨事……李惟珍治得了那些小魚小蝦,汴梁那些勛臣重將,族中誰家沒有囤聚糧米之事,管不住他們,李惟珍此舉不過徒苦了那些淮南糧商罷了……”
????“不過——”他頓了頓,話鋒一轉(zhuǎn),道:“以這個速度,高侍中這點私房錢頂多也就能支撐兩年,兩年之后怎么辦?”
????秦固面色凝重起來,緩緩道:“今年以來,膚施登記在冊的流民人口以每月千人的速度在增長,按照這個速度,九縣一年便將增長近十萬人丁,若是能將這十萬人丁勞力化入田畝土地之中,開荒墾地修治農(nóng)桑,兩年后延州實現(xiàn)糧食自給并不困難,只是——光是墾荒遠遠不夠,荒地經(jīng)過多年棄置,要恢復農(nóng)事,兩年之期以養(yǎng)地氣是不能再縮短的時限了……”
????“還有一樁大事——”李彬點著頭道,“流民大多不愿意做佃戶,也大多不愿意花費功夫來墾荒,人人都想著一旦熬過了饑年便回家鄉(xiāng)去伺候自己的土地……子堅可有良策?”
????秦固沉默半晌,忽然笑道:“有一個,不過不是晚輩的良策,而是懷仁這個自詡一介武夫的家伙提出的良策……”
????“哦?”
????李彬皺起了眉頭:“農(nóng)事懷仁也懂?他曾對老夫說起過,在河北家中,自少年起并不曾務(wù)農(nóng)……”
????秦固微笑道:“這個晚輩不知,懷仁曾經(jīng)建議晚輩,與九縣令丞協(xié)議,延州全境,自今年始停收所增人丁賦,流民入境墾荒種地,不再收取丁賦,本地人新丁誕生,也不再加收新的丁賦?!?br/>
????“啊——?”李彬大吃了一驚,他鎖眉道:“然則如此數(shù)載,必然導致府庫枯竭,何以養(yǎng)兵,何以治吏?”
????秦固笑了笑:“……晚輩還未曾說完呢,若僅僅如此,懷仁不過是空口白牙,站著說話不腰疼罷了,他是武將,萬事由我們這些文官去擔待。懷仁的主意是,停收新的丁賦只是第一步,自明年開始,要在延州九縣之內(nèi)推行畝丁合一,將每歲糧賦按名下田畝數(shù)收取,上至達官勛貴,下至庶民百姓,均要按田畝納糧……”
????李彬渾身一抖,臉色頓時變得蒼白起來,喃喃道:“這小子……他不要命了么?”
????只要此議一出,李文革頓時便是延州全體豪門顯貴上層社會的公敵,作為一個資深的延州人,李彬太清楚這幫人的能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