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袁紹,雄踞大河之北,握冀州百萬之眾,掌如此錢糧豐腴之地。
武有顏良,文丑,張頜,高覽這河北的四庭柱,更有其它如淳于瓊,麹義等這一類猛將,文有田豐,沮授,審配,郭圖,逢記,許攸,辛毗,辛評二兄弟等這一類三國里數一數二的謀臣,可謂是得天獨厚,袁紹自己頭上還頂了個四世三公的名頭,朝中又有后臺,最最主要的是,他現在手頭上有兵,這年頭,有兵權就好辦事啊。只待得袁紹渡過這個日子,把整個冀州給整合起來,到時候,公孫瓚,哼哼!還不知道夠不夠資格成為他袁紹的對手呢!
種種對袁紹有利的情況下,換作你是袁紹,你會同意許攸的條件,把這吞進肚子里的肥肉給吐出來?不會的。
見得袁紹肯定了自己的話,郭圖斜眼看了一眼許攸這個新近投靠的謀士,不由暗自得意道:“主公何不再將此間之事報知于長安朝庭之上,言公孫瓚殘忍嗜殺,無故起刀兵,謀奪我冀州,意圖自立為王,至時,我軍占大義名份,便是再起兵以圖幽州殺公孫瓚亦是為朝庭為天下百姓除此國賊矣。”
“則注此一石數鳥之計真妙計也,真不愧為穎川名士?!睂τ谶@種能替自己解決問題的人,袁紹從來都不吝嗇于贊賞之美言的。
一邊行那緩兵之計,以求拖住公孫瓚,一邊又派下手下大將,分兵各路前往冀州,以收復駐守在各地的兵馬。又復派人,持了信,徑奔長安而來。
如今的漢家朝庭應該說,就是董卓一個人的朝庭,對于這十九路諸侯的自相殘殺,說老實話,他董卓還是樂意看到的,只是謀士李儒卻是怕著再有二次討董聯盟的事情發(fā)生,到時候,他們可就真沒地方可退了,然道你還能讓他們再退回涼州,隴西那些個荒涼的地方去?
李儒遂向董卓進言,對于關外諸路諸侯,能拉攏幾家就拉攏幾家的,特別是對于這袁家來說,當初在洛陽,董卓一怒之下,把個老袁家殺得精光,袁紹與董卓可謂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是如今,董卓掌著天子,袁紹沒法子,卻還是得求上董卓這。<>
既然袁紹都服了軟,有這等四世三公子弟做榜樣,董卓那里還會舍不得區(qū)區(qū)的官位?
反正地盤都已經給別人占去了,他董卓就算再想要,那也是拿不回來,干嘛不做個順水人情,給人家個名號,讓他們斗去好了。
何況能夠在這種事情上,讓一個曾經牛哄哄的如袁紹這等對頭向自己彎腰,并且把他踩在自己的腳下,董卓那是非常樂意去做的,更何況,此次的事件,將不再是袁紹一個人的事件,而是包括公孫瓚在內,其它有曹操,蘇策,劉備,等這一系列人物。
這將是一個好兆頭,董卓每每想起這件事情來,總會開懷大笑上幾分。這就如同所謂的以德服人。(若有想不明白的,請去看電視劇《少年方世玉》,看看那里面那位牛b的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雷老虎,呵呵??!老夫要以德服人?。。。。?br/>
假天子的名義,飛了封圣旨過去,各給了他們一人一個臺階下,也就算是和解了二人的恩怨,反正也就一張圣旨,又廢不了什么事情。
當然,我們這里不得不提一下,此時的董卓亦還算是位雄主的模樣,至少他還聽得進李儒的勸誡,當下又假以天子的名義,大肆分封天下各路諸侯,以顯示自己的肚量,特別是對于那些曾經在虎牢關外跟自己作對的大仇人,大筆一揮,全都官加一級。
封曹操這位反董的頭號份子如今已經閑賦在家的人為東郡太守,封風頭最勁的討董聯盟盟主袁紹為冀州牧,亢鄉(xiāng)候,封公孫瓚為幽州牧,燕鄉(xiāng)候,劉備為平原相,蘇策為荊州牧,成武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