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錚!……”琴聲起,喚醒正在臆想的劉琦。
“《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白波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呂梁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錚!”琴息詩落。
焦尾琴清脆的聲音,伴著劉琦那稚嫩又飽含蒼桑的朗誦,把大家?guī)肓肆硪粋世界,那紛亂的并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混亂。
現(xiàn)場一片安靜,端起的酒杯都忘了送往嘴邊,大家猶如身臨其境,隨劉琦征戰(zhàn)沙場。是!在這京城中爭權(quán)奪利,卻不知全國各地戰(zhàn)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說好的憂國憂民呢?一群飽學之士尚不如一個十六不到的少年乎?
無恥的劉琦剽竊了精忠岳武穆的千古名詞,震憾了全場,也震動了小蔡琰的心扉,大好男兒就該心懷天下!之前所謂的名門之后,天下奇才,在文武雙全、心懷天下的劉琦面前突然變得都是那么不值一提。
“啪啪啪……”也不知是誰帶頭鼓起了掌,堂上掌聲雷動。
“我不如琦弟多也!”衛(wèi)寧帶頭表態(tài)。
“果然劉家好兒郎!”
“此子果然不凡!”
“好胸襟!”
……
各種贊嘆不絕于耳。
“這算什么詩?對仗完全不工整!”楊修見劉琦搶了自己的風頭,有些不滿的說。
“文學一說,重在意境,誰說詩賦一定要對仗工整?劉公子此詩讓聞?wù)呱砼R其境,讓畫面刻入腦海,誰能說不是好詩?劉公子如此心胸,如此氣魄,為國為民,豈是你等花前月下之語句能比?”曹操也是漢末文豪,又是心懷天下的一代梟雄,自然更能體會這詞中深意。
楊修一時羞愧,怕引眾怒,也不敢多言。
“伯喈,你以為琦兒這詞作得如何?”荀爽捋了捋胡須說。
“劉琦侄兒,你說你這喚為詞?”蔡邕沒理荀爽,直接問劉琦,稱呼也直接變成侄兒了。
“稟諸位老師,琦作此詞時,全憑一時興起,后來想起,又覺得不詩不賦,學生又不舍得丟棄,便稱其為詞了。還望諸位先生多多指教!”劉琦向諸公拱手領(lǐng)教。
“并無不可!劉公子之前的《出塞》開起了五言詩的先河,說不定這詞的先河也將從這《滿江紅》開始呢!”另一大儒陳寔之子陳紀說到。
……
眾人眾說紛蕓,一會兒贊詩,一會兒夸人,反正劉琦這個風頭是出大發(fā)了。小蔡琰看劉琦的眼神都充滿了崇拜之情。而劉琦則謙卑地站在堂中,靜靜地聽著各大家名士的點評,也不反駁,也不爭辯。反而讓眾人贊賞有加,夸其風度與氣量非凡。
最后也沒有說婚嫁之事,蔡琰在眾人的哄笑中離去。散場回家時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