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劉琦率軍返回盟軍酸棗大營。
其他諸侯只是來打醬油,雖然名為聯(lián)盟,其實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只有曹操、孫堅、劉琦三人,不愿整日在一起高歌喝酒的諸侯為伍。而討董聯(lián)盟的盟主袁紹,為了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另存私心,并不想討伐董卓,弄得個兩敗俱傷。
袁紹與韓馥以獻帝年幼,而且被董卓控制,相隔關(guān)塞,不知獻帝是否平安為由,想立劉虞為帝,曹操拒絕參與,而袁術(shù)亦反對。袁紹又得到一個玉印,在座位中舉向曹操手肘,暗示已經(jīng)準備一切,可以立劉虞為帝,但曹操只是大笑,暗地里卻對袁紹十分厭惡。不過袁紹仍與韓馥等仍推舉劉虞為帝,于是派張岐等邀請劉虞討論事宜。
劉虞怒叱張岐:“現(xiàn)今天下大亂,國君失去政權(quán)。我受重恩,但未能清雪國恥。各位據(jù)有州郡,應一起合力,盡心為報王室,反而在造反謀反,是互取恥辱呀!”便堅辭不受,韓馥等又想請劉虞領尚書事,但劉虞仍拒絕,更斬殺使者,袁紹等唯有罷手。袁紹想要另立皇帝,這真是唯恐天下不亂,本來董卓就私自立皇帝,這邊袁紹再立一個,到了明天那個諸侯又跳出來立一個皇帝,到時候天下出現(xiàn)幾十個皇帝。
屯兵河內(nèi)的王匡派泰山兵屯河陽津,準備進攻河東董軍,董卓便派出疑兵擺出要由平陰渡河,暗地里派遣精兵從小平北面渡河,繞過王匡軍,從后方攻擊,在津北大破王軍,死者甚多。
諸侯不齊心,只有幾路兵馬分頭進攻,其余諸侯整日飲宴,不思進取,曹操氣憤不過找袁紹等人理論,無人理會,還遭人百般嘲笑,最后留下一句“無知匹夫,豎子不足與為謀!”引兵離開。孫堅在清理完洛陽城后被小校舉報私藏玉璽,氣憤不過,手刃小校,發(fā)毒誓“若藏玉璽,萬箭穿心!”也引兵返還江東。這下劉琦有點著急了,劉表與表紹交好,若收到表紹的書信會向演義中一樣劫殺孫堅嗎?公孫瓚以幽州烏桓邊患為由也領兵離開。而劉備此時與孔融交好,受邀準備到青州幫助孔融剿滅黃巾余黨。
劉琦知道整個聯(lián)盟到此也就算完了,大家要開始相互征伐,爭奪地盤了。劉琦也以并州混亂為由,退出聯(lián)盟,準備返回并州。大軍在酸棗修整一夜,劉琦寫了一封書信派人快馬送于劉表,希望來得及阻止劉表與孫堅交惡。
雖然袁紹天天在大帳飲宴,不曾出兵攻伐董卓,卻靠著袁家四世三公的名頭拉攏了許多勢力為盟。韓馥聽到消息后,懼怕袁紹危及自己,便一步一步減少對河內(nèi)、酸棗聯(lián)軍的糧食輸送,軍糧耗盡后,聯(lián)軍各自回到守地,但各軍仍保持盟友關(guān)系。
同時,袞州刺史劉岱與東郡太守橋瑁二人一向交惡,劉岱借口向橋瑁借糧,橋瑁推辭不予肯給,便引兵突入橋營,殺死了橋瑁,盡收橋瑁部眾,以王肱領東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