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宋徽宗雖然擢升李綱為太常少卿,但卻遲遲不授予他任何兵馬權(quán)力,然而,金國完顏宗望的大軍已經(jīng)來到了黃河岸邊,在吳敏、蔡攸、張邦昌、高俅等人的勸說下,徽宗皇帝只好讓李綱帶領(lǐng)汴梁軍民抵御金敵。
李綱對著宋徽宗長嘆道:“現(xiàn)在恐怕是來不及了,下官聽人說,皇上都準備好龍船就要南下逃跑了,既然您皇上急著要走人,何不把軍政大權(quán)都交到太子趙桓的手中?只有這樣太子趙桓才能號召軍民奮力抵抗,才能保住京都汴梁,大宋王朝才有生存的一絲希望?!?br/>
“朕不是讓太子趙桓監(jiān)國了嗎,你李綱還想要朕怎么樣?”
“監(jiān)國不行,名不正,言不順,李綱預估金人還有十天的時間,才能到達這京城汴梁,只有讓太子趙桓提前登基,成為大宋皇帝,他才能帶領(lǐng)將士們奮勇殺敵?!?br/>
此時,太學院院長兼翰林學士吳敏悄悄地來到了宋徽宗趙佶的身邊,他極為輕聲地緩緩說道:“就聽他李綱的,保住趙氏江山還更加緊要,退位也沒什么不好,什么事都讓自己的兒子解決、擔當,您皇上還落得個輕松自在……”
徽宗也湊近吳敏的耳旁,細聲言語:“不是朕不舍得放權(quán),是桓兒當年說的話太傷人了,至今還是言猶在耳……”
“皇上就別跟自己的兒子較勁了,事都過去忒多年,大皇子趙桓也如愿以償?shù)禺斏狭嘶侍?,三皇子趙楷牢記母親生前的切切囑咐,不再提及太子一事,心甘情愿地當好自己的鄆王……”
“朕還真是對不起楷兒,算了,日后閑余之時,朕再和你吳敏詳細談談?!?br/>
“皇上,這件事我吳敏全都懂,完全不怪兩個皇子,要怪就怪那些挑撥是非的奸臣、逆賊?!?br/>
“吳愛卿所指何人,朕的心里都已明了,但有些秘事,畢竟還是皇室自己給泄露出去的。”
此時,門外擠滿了京城的將士和太學院的師生,吳敏哪敢多言,連忙詢問:“皇上可否答應李綱的要求?”
見外面群情激憤、咆哮如雷,宋徽宗只好點頭,答應明日在朝堂會上宣布退位。
晚上,李綱對吳敏說道:“徽宗并沒有答應吳院長,他請退后當?shù)氖鞘裁椿实郏挥挟攤€太上皇,權(quán)力才有可能真正交給皇太子?!?br/>
吳敏笑曰:“算了,趙佶畢竟是個皇上,我們可不能把他逼得太急,明天的朝會,他趙佶愿意說自己是什么皇帝,那就是什么皇帝,你李綱可要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否則,一定會成為皇室殘酷斗爭的犧牲品……”
“否則什么?沒有一個思想堅定的皇室強人來領(lǐng)導抗金,大家都會死于亂刀之下,我李綱與其死于亂,還不如死于國,倘若明天徽宗換個名字還是皇帝,那么我們大宋朝就會有兩個皇帝,徽宗最后還是會以父權(quán)來壓制皇太子?!?br/>
吳敏覺感覺李綱的話很有道理,可他又覺得自己實在開不了這個口,于是,他晚上只是到太子趙桓的東宮去坐了一下,婉轉(zhuǎn)地表達了一下李綱的意見。
吳敏問:“這件事,太子要不要告訴蔡攸大人,他可是我們大宋朝廷的從一品少師?!?br/>
“告訴蔡攸,蔡攸是什么人,難道你吳敏院長還不懂他?一個為了權(quán)力,連父親都可以出賣的人,他又能好到哪里去?沒錯,父皇答應我趙桓監(jiān)國是有蔡攸一番苦勸的功勞,可父皇為什么要讓太子監(jiān)國,這不是怕金人攻入京都汴梁城嗎?是貪生怕死的一種表現(xiàn),再說,本太子與蔡攸歷來不和,凡事與他商量,作用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