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顧芳怡都很疑惑,康熙對蒙古甚是忌憚,想要分化蒙古自然可以理解,但孝莊不同,出身蒙古科爾沁的孝莊一直以來都視科爾沁為生命一般,這一點只看順治朝整個后宮基本上是蒙古女人的天下就可以看出來。
????哪怕是為了穩(wěn)固大清的統(tǒng)治,孝莊或許會做出損害蒙古利益的事情來,但絕不會對科爾沁下手,科爾沁對于孝莊來說是娘家,大清皇室則是夫家,雖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若是夫家要滅了娘家,自然女兒也是不會同意的。
????可是面對康熙分化蒙古的舉動,孝莊不僅沒有一點動作,還推波助瀾,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孝莊的行事風(fēng)格,所以顧芳怡才會一直糾結(jié)于此。
????直到孝莊的那句馬首是瞻說出來,顧芳怡才恍然大悟,同時也明白了為什么孝莊會同意康熙的舉動,并且主動推波助瀾,原因卻是在于兩人的出發(fā)點不同。
????康熙所想的是,宮中已經(jīng)有了一個顧芳怡,對于拉攏蒙古已經(jīng)足夠,而且顧芳怡不能承寵,無法生育,也就無法威脅大清等人統(tǒng)治,可若是再來一個蒙古貴女,孝莊和孝惠等人必定全力支持,一旦生下皇子,對大清的統(tǒng)治便不利,而且后宮蒙古妃嬪增多,會讓蒙古勢力增強。
????而孝莊卻不會這么想,其實,一旦和塔之女入宮了,不但不會增強蒙古勢力,相反,還會削弱蒙古的勢力。
????而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馬首是瞻四個字。顧芳怡是蒙古各部之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一個,她在宮中哪怕不能生育,也是凝聚蒙古各部,是代表蒙古各部的象征,能夠集合蒙古各部尤其是科爾沁的實力。
????可是一旦和塔之女進(jìn)宮,絕對不會像康熙想的那樣和顧芳怡合作無間,相反,為了爭奪蒙古各部的支持,恐怕顧芳怡和和塔之女還會有一番爭斗,那個時候,和塔之女能夠承寵,可顧芳怡身份高貴,到時候支持雙方的蒙古勢力必定一分為二,那個時候的蒙古才會真正被分割開來。
????而且,一旦和塔之女入宮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康熙必定會再次挑選蒙古貴女入宮,那個時候顧芳怡和和塔之女都沒有足夠的威勢震懾各部,必定導(dǎo)致各部互不相讓,蒙古就徹底成為一盤散沙了。
????可以說,這就是男人和女人想事情的不同了,康熙是個男人,雖說對后宮手段不是全然沒有了解,卻到底比不上孝莊這個沉浸宮中一生的老太太高明,看不出這其中的關(guān)竅,可以說這一次康熙錯就錯在他是個男人,其次也太年輕了一些,若是十年之后的康熙恐怕做出的就是另一個決定了。
????其實,孝莊之所以能看破這一點,也是有了前車之鑒的緣故,順治朝的時候,蒙古勢大,滿宮都是蒙古妃嬪,就連兩任皇后都是蒙古的,可是結(jié)果呢,蒙古各部支持的人不同,蒙古妃嬪在宮中沒說同仇敵愾,還互相殘殺,最終讓董鄂妃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