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傳康朝后主生活奢侈,不問政事,且喜愛艷詞。每日只在宮中與嬪妃近臣游宴,他在*擺宴時,必喚上一些舞文弄墨的近臣,與貴妃及宮女調(diào)情。然后讓文臣作詞,選其中特別艷麗的句子配曲,一組組分配給宮女,一輪輪地演唱,《玉樹*花》便是出自于此。
????這《玉樹*花》乃是亡國之音,只是過于安逸的商女哪會顧及到此,杭州的才子小姐也是生在逍遙安逸的杭州,不會記起這首曲子乃是康朝后主的亡國曲,可他們聽到趙子文那首夜泊西湖的那首詩時,才想到這乃是亡國之音!
????荊國雖還未亡國,可卻被匈奴打的節(jié)節(jié)敗退,朝廷動亂不堪,官員更是文臣居多,武將少之又少,若是如此以往的繼續(xù)下去,荊國也將會步入康國的后塵。
????商女與才子小姐雖不是什么愛國將士,可還是屬于荊國之人,亡國之恨他們心中還是能體會到那痛苦銘心的感受,他們每日只知吟詩作對,彈琴唱曲,聽到趙子文那首名詩后,都是羞愧的低下頭。
????這首詩不僅將夜晚時西湖的夜色描寫的繪聲繪色,又是將詩中凄迷的景色與淡淡的哀愁,得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西湖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興亡感,亡國之恨又是讓人為之黯然與警醒。
????“公子,你的才學(xué)真是無人能夠比肩,”眾位才子都是躬身向趙子文抱拳,他們佩服趙子文驚人的才學(xué),不過更欽佩他那顆憂國之心。
????康朝后主在將亡國之時,還是沉迷于美色之中,他將京都遷移到盛產(chǎn)美女的江南杭州,在杭州的日子,他依舊與貴妃歡娛,寄情于江南的山水之中,而最常去的地方乃是錢塘江,因為康朝后主與他的妃子最喜歡的便是錢塘江漲潮,不過巧的是,當(dāng)康朝滅亡之時,康朝后主便是在錢塘江上跳江而亡。
????站在西湖的城隍閣上便能看到遠處的錢塘江,而趙子文的目光始終注視著城隍閣,眾人看到趙子文的目光所注,方才體會到那最后一句的妙處,“隔江猶唱*花!”以城隍閣為中心,隔江便是指的西湖,那一句更是完全表達出畫舫內(nèi)商女所唱的亡國之音,才子們更是激動道:“好一句隔江猶唱*花!我們絕不能讓荊國鋪康朝的后塵——亡于“錢塘潮!”
????而張汝舟白凈的臉龐卻一陣青一陣白,死死的握住拳頭,他剛才那首贊美歌女的詩,如今這書童念道這首憂國詩,將他絕妙的詩一下子就變成一首反詩的味道,這讓他氣的都要吐血,心中更是感到顏面盡失,都覺沒臉繼續(xù)呆在這里。
????林夢菲也是羞愧的無地自容,剛才她就在眾人耳邊唱著亡國之音,如同叫人反叛一般,她又驚又羞的低下頭,眼神閃躲,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她此時感覺從來都沒有如此狼狽過!
????趙子文觀察到林夢菲的神情時,驚的嘴巴張的大大的,因為——林夢菲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