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修建碼頭
“楊先生,你覺得這條河咱們修還是不修了?”看著工部送回來的朱棣關于修運河的批復,朱瞻埈向楊溥詢問著他的意見。
其實這條河修不修對于朱瞻埈來說是沒什么所謂的,有水力加持固然能夠提高工坊的工作效率,但沒有也不影響什么,無非是效率低一點,花費的人工多一點而已。
至于說沒有水力機械,就造個蒸汽機出來什么的,卻也大可不必。
倒不是說朱瞻埈不知道工業(yè)化的好處,亦或者修仙的覺得做什么都要用修仙的手段,只是真的覺得沒有必要。
蒸汽機確實可以極大的提高生產效率,快速且大量的生產各種產品,但問題是生產出來了這些產品要怎么處理?
賣?明朝初年整個國家都還是穩(wěn)定的小農經濟模式,家庭式的手工作坊已經能夠滿足明朝人的絕大部分生活需求,要到明朝中后期才有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更大的市場需求。
所以工業(yè)化的大生產對于現(xiàn)如今的大明來說是沒有太大必要的,因為市場沒有這么大的需求。
英國能夠在十七、十八世紀發(fā)明蒸汽機,開啟工業(yè)工業(yè)革命,是因為當時的英國社會已經發(fā)展到了這個階段,產生了足夠的市場需求,迫切的渴求生產力的提升。
但如今的大明社會,還沒有這樣的市場需求。
當然,把蒸汽機做出來,作為一種技術儲備可不可以?這當然是可以的,用新技術的應用去倒逼市場擴大,人為去用大量工業(yè)化產品去催生市場需求,并不是不可以。
只是這對于朱瞻埈來說,沒有太大的必要,至少在眼下是沒有必要的。
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提升科技水平?他是修仙的,大可把修行的根基打好了之后,再來搞科研。
賺錢?這確實算是一個理由,可問題是接下來他爹要干的活叫開銀行,還是負責貨幣發(fā)行的中央銀行,有比這更賺錢的買賣嗎?
要是搞實業(yè)能比開銀行賺錢,金融巨頭也就不會成為后世的萬惡之源了。
所以對于朱瞻埈來說,眼下的這個工坊就跟大明的生產力一樣,有條件的話就提升一下,沒有條件的話也無所謂,現(xiàn)有的生產力夠用就好。
不過朱瞻埈的態(tài)度雖然是無所謂,但楊溥卻并沒有這么想。
他在認真考慮了一番之后對朱瞻埈說道:“殿下,可否沿長江開鑿一條水渠,引長江水入渠,將工坊搬到江邊,以此來滿足工坊的需求?這樣既可以節(jié)省成本,也可以滿足工坊的使用需要?!?br/>
軍營本就靠著江邊,如果將工坊也靠在江邊,楊溥提出來的這個想法也確實可行。
朱瞻埈想了一下之后,便點頭同意了楊溥的建議:“楊先生可以和工部的人核算一下,若是能夠滿足工坊的需要,就這么做吧。”
“殿下放心,我會和工部的人處理好這件事的?!睏钿邞铝瞬钍?,卻又對朱瞻埈問起了另一個問題:“只是工部這邊都還是小事,這修水渠的錢從哪里出才是問題。
朝廷撥下來的錢款雖然夠用,運河改成水渠也花不了多少,可到底還是一筆開銷,殿下您看是先用其他的錢款支應著,以后再補上,還是另想其他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