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大家里吃完飯之后,史二都沒有回來,對于史二,李均現(xiàn)在給他的評價是一個桀驁不訓的人。
吃完飯感謝史大娘的熱情款待。
李均再次囑咐史大好好休息幾天,暖其這些天跟自己舟車勞頓的心,人心會因為一句話而溫暖感動而忠誠,也會因為一句話而芥蒂仇恨絕交,會說話說好話這也是商人必要的情商。
李均回到了校外出租屋。
雖然這時代是落后的黑白電視機,但是有娛樂總比沒娛樂的要好。
他打開房東家的古董級黑白電視機,雖然現(xiàn)在它很新,但在李均眼里它真是老古董了。
中央電視臺,中央電視臺,接下來是為您播放大型地理人文紀錄片《話說長江》
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發(fā)源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長6211.31千米,流經(jīng)11個省、市、自治區(qū),注入東海。它源遠流長,與黃河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主題曲響起。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
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
……
這是八十年代,一個群潮涌起的年代,東方巨龍已經(jīng)蘇醒,長江也罷,華夏也罷都在朝著未來奔去,那里不再為肚子餓發(fā)愁,華夏取消數(shù)千年的農(nóng)業(yè)稅,那里大樓林立,那里手機,汽車,高科技無所不在,也進入一個沒有錢萬萬不能,有了錢就有了很多可能性的時代……
這天晚上李均睡了一個好覺。
第二天沒有再去學校,而是直接回了家。
夜晚。
李均的大舅來了。
李均的大舅王平凡,名字平凡,但是他那一生很是不平凡,像所有折騰的溫洲人一樣,從未停止過,只不過他沒有很多溫洲人一樣折騰得很成功,但是不能否認他折騰有闖勁的一生。
如同所有溫洲人一樣,他一個勁地撲騰著他的生意,不撲騰不行啊,窮。
改革開放前,那是天天餓著肚子長大,溫洲“三少一差”,自然資源少,人均耕地不到半畝,沒有機場,沒有鐵路,只有一條通滬海惡水路和一條路況很差的104國道與外界相接。
溫洲人被稱為“可憐的溫洲人”。
改革開放的概念提出來以后,很多溫洲人開始看到曙光,老百姓把臉皮撕下來放在家里,人到外面去做生意,干部把烏紗帽放在辦公室里,人到下面領著老百姓去辦廠子。
他們整個群體比其他地方的群體更大膽地在這場變革里積極發(fā)展,快速壯大。
一句諺語在溫洲流傳。
“太陽每天總是哪一個,溫洲故事每天都是嶄新的。”
白手起家,吃苦耐勞,堅韌不拔,不斷進取,不斷發(fā)展,不斷提高,在逆境之中勤奮好學,刻苦頑強,不怕臟,不怕累,不達目的不認輸,龍門能跳,狗洞能鉆,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善于變通、能大能小、能屈能伸,精明、能干,敢于創(chuàng)業(yè)、開拓,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很強,“不想進國企打工,只想做老板”、“如同永不泄氣的皮球”。
泥腿子溫洲人自下而上地進行變革。
1982年,溫洲出現(xiàn)創(chuàng)業(yè)小高潮,當?shù)貍€體工商企業(yè)超過10萬戶,約占全國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可是它才數(shù)百萬人的城市,當時30萬經(jīng)銷員也就是銷售員奔波于各地,成為讓國營企業(yè)頭疼不已的“蝗蟲大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