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振川城沸騰的不光有瀝青馬路,還有已經(jīng)差不多蓋好了的第一批商品房。這批房子自然要比之前筒子樓式樣的宿舍要大氣很多了,都是按后世的住宅樓的布局建成的,有兩居室三居室,房內(nèi)除了沒有衛(wèi)生間以外和商品房的功能都差不多,有廚房和客廳。窗戶的玻璃窗可是特制的,比筒子樓的大了不少,而且透明度也高,主要是為了采光方便,地面暫時是沒辦法鋪瓷磚了,墻面連大白都刷好了。
一方丈的房子售價是六兩銀子,這,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售價是六十兩銀子,足夠一家老小住了。這個價格幾乎就是成本價,李振新連地皮費都沒有算進去。早期加入振川城的家庭,現(xiàn)在多多少少手中都有幾十兩銀元的儲蓄,一次性付清肯定是不夠的,但是可以找銀行貸款啊,貸款利率低的驚人,年利率只有百分之一,只要是在城里工坊等管事委員會下屬的部門工作的人都有資格按揭貸款。房子的首付只要二十來兩銀子就可以。沒有工作的人是享受不到按揭貸款政策的。
商品房最后的收尾時期,就開始往外發(fā)售,整個城里人都驚動了,只要能湊夠首付的人都跑過來看房。盡管這些人都不是沒地兒住,但那是集體宿舍啊,三年以后就得搬出去或者是交房租,遠(yuǎn)遠(yuǎn)沒有自己買房讓人放心,這房子可是永久性產(chǎn)權(quán)絕對值得入手,同時很多機靈的人也看出來了,城里就這么大的地方,很多空間還要留給新建的工坊用,蓋房子的地方剩下的不多了,說不準(zhǔn)下一批房子就蓋到城外面去了,誰愿意住到城外邊去,你不怕滿清韃子過來直接給砸了?
兩天之后第一批房子就買完了,很多人口多條件好的家庭可不止買了一套,比如王四和幾個侄子,就買了三套房子,誰讓人家積蓄多,工作的人口也多哪?這還不夠侄子們大了結(jié)婚用那。不過大多數(shù)家庭還是只買了一套房子,即使家里人多,也勉強夠用,比如把儲物間改一改就能住人,有的甚至打算把餐廳客廳打上隔斷當(dāng)臥室用哪。一套房子,除了居住面積以外還送一間儲藏雜物房和一間馬棚,這些都能用的上,有些人直接把儲藏間給人住,馬棚收拾一下放雜物。
說實話這次商品房買賣,也就是個賠本賺吆喝,實際并沒有什么賺頭,可李振新不這么認(rèn)為,他覺得這是房屋供給改制邁出的第一步,他可不想搞什么分配住房制度,到時候就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因為分房不公跑過來到他辦公室門口一哭二鬧三上吊,那場面想想就讓人頭皮發(fā)麻。想要房子,就自己攢錢去買,這才是正常的現(xiàn)象。
不過首批住房量有點小了,有條件買房的人還有一部分沒買上,李振新不得不出面做工作,說下一批房子來年就開工,大家只要把錢攢好就行,暫時就到宿舍房里講究一下。
商品房的火爆銷售還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之前給四百多名烈士家屬分的永久性住房是筒子樓形式的,他們在看到這種新蓋的商品房后,就有點心動了,問能不能把他們的房子也換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