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張小蟬不熟,而自己此時也需要懂行的人帶路,就答應(yīng)了他們的請求,一路上三人輪著給林浩介紹著京都著名的古玩城-琉璃廠。
就連一邊的張小蟬都饒有興趣的聽著這里頭的故事。
琉璃廠始建于元朝,那時候這里還只是一個窮村僻壤的地方,后來在這里設(shè)窯燒制皇宮用的琉璃瓦,因此而得名。中興于明末清初,就在那時候琉璃廠逐漸地熱鬧起來,每逢科舉會試,文人雅士常常聚集在這里。于是,商人小販開始在這里開鋪設(shè)攤,當時以書鋪為最,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等次之。經(jīng)過幾百年的演變成了京都的文化中興,而如今文人騷客行蹤是稍減,但是卻吸引來了一大批收藏家,投機分子,繁榮之景從未褪色,依然是京都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有了這滔滔不絕的三人,旅程也沒了那么無聊,這段不算遠的路,私家車也足足開了一個多鐘頭,到地兒的時候都已經(jīng)下午二點多了。晚上六點半還有頒獎典禮和舞會,到時候不知道會不會遲到,張小蟬內(nèi)心默念道。
很顯然林浩臉上沒有絲毫擔憂,看著這條文化街兩邊鱗次櫛比,古韻十足的樓宇,他深吸了口氣,心里大聲呼喊到,古董我來了,money我來了!
走在文化街寬敞的大道上,林浩注意到腳下并不是常見的水泥路,而是一塊塊青色石塊,石塊上都雕刻著精美的花紋,雖然在雨水的沖刷腐蝕,和自然風蝕下有些斑駁,但更添幾分歲月的味道。
還沒走上百十來米,林浩就愛上了這里,還真是個閑逛的好去處。
在三人有意無意的帶領(lǐng)下,一行人很快來到一家名為“榮寶齋”的老店,據(jù)說這家店是整個琉璃廠最古老的店了,開店至今以有兩百多年。其他的一些店要麼中途關(guān)店,要麼毀在了戰(zhàn)亂中,只有這家堅挺了數(shù)百年。
雖然林浩此時更想尋些地攤,去淘淘遺落的寶貝,但是人家一腔熱情,自己也不好拂面子,悄無聲息的就跟在了后面。
“喲,這三位不是,劉爺,李爺和張爺嗎?歡迎蒞臨小店?!?br/> 小二見到熟客,表現(xiàn)的格外熱情。
而且這三位爺可是不久前在店里花大價錢買過寶貝的,是能消費的優(yōu)質(zhì)客戶。
機靈的小二行了個禮,招呼著一行人,直接向后面的精品堂走去。
前面擺放的一些小玩意,基本上都是忽悠外行人或者有些用來送朋友撐場面的,一般來了熟客或是財大氣粗的主,基本上都會被領(lǐng)到內(nèi)堂,這里才是這家老店幾百年來的底蘊所在。
內(nèi)堂不算大,百十來個平方。室內(nèi)設(shè)計,展臺的擺放卻相當?shù)那擅?,采取的迂回式設(shè)計,讓這個不大的空間充塞了不少古韻十足的物件,而又沒有給人擁擠,狹小的感覺。
小二興致勃勃的向其他人介紹著,特別是最近新入庫的一些物件,大家也都聽的津津有味,就連對古董沒什么興趣的張小蟬,此時也不這種氛圍給吸引了,一臉好奇的聽著小二對古董的介紹:年份,用料,做工,甚至推測出自哪位大師之手,還有物件其中的一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