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隱患初現(xiàn)
宋神宗命蘇軾平身,手持蘇軾寫的《議學校貢舉狀》,語氣柔和地說道:“你寫的這篇奏章朕看過了,我本來對此次改革心存疑慮,如今看了你的議論,心中頓時釋然?!?br/>
聽其如此一說,蘇軾惴惴不安的心終于放了下來,躬身道:“能為陛下分憂是臣之幸?!?br/>
宋神宗直言不諱地問道:“當今政令的得失在何處?即使是朕的過失,也可以指出來?!?br/>
蘇軾猶豫片刻,回稟道:“陛下有生而明知的天賦,可謂天縱英才,文武皆修。臣不擔心您不明察,不擔心您不勤政,不擔心您不決斷,只擔心您祈求治理國家之心太急,聽信各路進言太廣,用人太過急速。愿您能鎮(zhèn)定下來安靜地處理國事,等待事物的到來,然后再應對它。”
宋神宗悚然,沉默許久,道:“卿這三句話,朕當深思熟慮。凡在館閣的人,皆應當為朕深思治亂之法,無所隱瞞。”
兩人針對《議學校貢舉狀》中分析的問題暢談許久,蘇軾才行禮告退。他剛一回到館閣,眾人便圍了上來。一人擔心道:“官家叫你去做什么?”
蘇軾笑著將剛才與宋神宗的對話告訴了大家,道:“我本以為官家會責罰我,沒想到非但沒責罰,反而認真看了我的奏章,還與我詳談一番呢!說不定他會接受我的建議放棄此次改革?!?br/>
另一人搖搖頭,道:“子瞻此言差矣,官家年方二十二(虛歲),年輕氣盛,雄心壯志,不一定會接受你的建議。今日你能平安無事,已是萬幸,以后還是小心為妙?!?br/>
蘇軾點點頭,道:“我會小心的,多謝提醒?!?br/>
半個時辰后。
王安石正在制置三司條例司與呂惠卿商談新法之事。忽然一人步履匆匆走來,環(huán)顧四周確認無人察覺時偷偷遞給王安石一張字條,便躬身告退。王安石接過字條,卷開,只見上面寫著:軾上書《議學校貢舉狀》欲阻撓新法,官家召見與之詳談,答曰會熟思之。
呂惠卿見其眉頭深鎖,問道:“何事?”
王安石看了眼遠處案幾旁正在處理公務的蘇轍,對呂惠卿低聲道:“我們出去說?!?br/>
兩人離開制置三司條例司,確定周圍無人后,王安石將字條遞給呂惠卿,道:“你看看吧。”
呂惠卿接過字條看后當即將其揉做一團,用力捏于掌心,啐道:“好你個蘇子瞻,竟然到官家那兒壞事?!?br/>
王安石擺擺手,道:“官家讓館閣討論貢舉改革之事,他不過職責所在,無可厚非……”他停頓片刻,壓低了聲音,道,“你派人多留意著蘇子瞻,有何動向及時向我匯報。”
呂惠卿疑惑道:“除了這次官家下旨,平時館閣基本上不太參與新法之事,何必擔心他。”
王安石道:“你不懂,蘇子瞻年少成名,才華橫溢,在京師頗有名氣,之前仁宗、英宗都對其贊賞有加,我怕將來是個隱患?!?br/>
呂惠卿笑道:“大人多慮了,仁宗、英宗賞識蘇子瞻,不代表官家賞識他。”
王安石道:“咱們這位官家少年才俊,此前只不過聽聞蘇子瞻的名聲,并未深入接觸,今日一番詳談,只怕蘇子瞻在官家心中的印象已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