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母城
赫斯塔突然回想起曾在艾爾瑪院長的休憩室里讀到的人類學,想起米娜·德利德和她提到的股骨化石,她突然意識到早在修道院的時候,她就觸及過那扇通向大斷電時代前的大門,只是她當時把這個關(guān)鍵詞漏過去了。
“黃金時代的遺產(chǎn),是指書嗎?”赫斯塔問道。
“遠遠不止,”莉茲在近旁的桌子上坐了下來,“我們現(xiàn)在的世界一共分為十六大區(qū),那你知不知道為什么是十六個?”
赫斯塔搖頭,于是莉茲娓娓道來。
“在黃金時代的末尾,戰(zhàn)爭將整個世界都推向了末日,資源匱乏,人口銳減,在大斷電時代降臨以后,不到百年,所有的公共設(shè)施都被損毀殆盡,建筑被焚燒,被炸毀,你再也看不到學校、醫(yī)院、教堂……
“沒有抗生素,沒有疫苗,一場突如其來的流行病就能一口氣帶走一個群落幾乎全部的新生兒,孕婦生產(chǎn)的死亡率高達15%,兒童存活率不足40%。
“在失去教育系統(tǒng)以后,識字率在代際更迭中迅速跌落,圖書館里的書漸漸對大部分人都沒有了意義,它們一本接一本地被人拿來燒毀取暖,熬過冬天??梢蝗胂?,人們對高溫根本無計可施,只要40度的高溫持續(xù)兩周,對群落里70歲以上的老人就是滅頂之災……
“所有人都相信這個世界要完了,殘喘的老人懷念著文明世界的一切,企圖呼吁重建秩序,但廢墟潮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根本不再關(guān)心這些,他們有了自己的叢林邏輯,癡迷于重新劃歸領(lǐng)地……人類科技在不到兩百年的時間里就跌落回農(nóng)耕水平——直到,世界上第一座母城,出現(xiàn)?!?br/>
“……母城?”
“是的,”莉茲像是提及自己的故土一般,聲音里充滿溫情,“它是一座夢一樣的城市,面積34.12平方公里,像是一顆種子從地底鉆出來,偌大的城市空無一人,卻秩序井然。
“它是舊日文明的遺珠,核能與太陽能共同維系著它的運行,約兩千個機器人時刻負責著整座城市的檢修。從母城保存完好的建筑之中,人們終于意識到黃金時代的傳說并非夢幻——它實實在在地存在過,并像奇跡一樣突然降臨在我們中間。
“在那之后,世界各地在一年之內(nèi)依次出現(xiàn)了十六座母城,依靠城中的圖書館、研究所和自動化工廠,雖然母城中的許多技術(shù)對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仍是黑箱,我們只懂得如何操作,卻不知其中的原理,更不要說復刻……但人類畢竟重拾了文明的火焰。
“依托著這十六座母城,我們才走到今天。從第一區(qū)到第十四區(qū),正是按照母城浮現(xiàn)的順序進行的排列命名。十五區(qū)與十六區(qū)比較特別,人類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能夠無損進入這兩座母城的方法,所以就暫且擱置了?!?br/>
莉茲看向赫斯塔,“大斷電時代從3812年‘攝星之夜’事件開始,到4001年春天第一座母城降臨結(jié)束,這是人類歷史上一段短暫又漫長的至暗時刻——現(xiàn)在每一個大區(qū)都在緊鑼密鼓地破譯著屬于他們的母城科技,不過他們聚焦重點永遠是能源和軍工,文學只是其中一點微不足道的點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