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招呼李元璦一同用膳。
李世民也不避嫌,當著李元璦、小兕子額面直接問起了李治對于近日廟堂政務(wù)的看法。
所謂食不言,并非是指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而是嘴里嚼著東西的時候不要說話。嘴里含糊不清,與人說話不禮貌。
反之唐朝是有吃飯議事的慣例的。
尤其是宰相們,他們午餐吃的是工作餐,幾個巨頭們聚在一起吃飯,嘴里說的都是國家大事。
你要是真的一言不發(fā),專心吃飯,反而會給嘲諷只知道吃。
李元璦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就跟聽天書一樣。
反倒是李治,對答如流,大小事務(wù)皆有自己的看法見地。
他們說這說這,忽然李世民夸獎起了跟小兕子擠眉弄眼的李元璦:“至筒車推行以來,各地上報糧食收成,相比往年,提高顯著,十六當記一大功。”
李元璦忙道:“皇兄過獎了,來點實質(zhì)性的獎勵更好!
李世民當做沒聽到,繼續(xù)道:“關(guān)中人口密集,所耗糧食甚巨,自身產(chǎn)糧,有些供不應(yīng)求。需從南方供應(yīng),只是路途遙遠,運送不易。尤其是運河或是堵塞,或是雨水不足,導致水位下降,皆會給糧食北調(diào)增添了不少難度。去年秋,運糧船于運河擱淺兩月,造成巨大損失。戶部的疏通運河提議,你怎么看?”
李治回答的毫不遲疑,道:“運河是國之命脈,不可不修,兒臣同意戶部意見。”
李元璦聽到這里,忽然想起一事,舉手道:“臣弟有話要講!
李世民瞟了一眼道:“有話就說,即當你面討論,就沒將你視為外人!
李元璦“嘿嘿”一笑道:“臣弟以為運河修不如治。”
李世民、李治皆豎著耳朵,認真寧聽。
前者道:“何為修不如治!
“運河的存在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李元璦帶著幾分肅然的說道:“在我國大江大河的走勢多是自東向西,是因地形西高東低,水向低處流,自然形成的。而大運河南北相通,強行將各地之間高低不齊,水流沒有一個統(tǒng)一走向的河渠人為通過外力,連接在一起。大運河是強行改變自然規(guī)律而形成的河道,故而各地各處,水位高低不一,這是人力不可控制的存在。就好比潮起潮落,潮起時,江水向北注運河,潮落時,運河的水滾入長江。水位的高低,全憑天意。大運河河道的堵塞,更多的是因為水資源自身的不足,并非單純因為淤泥的原因!
李世民沉吟道:“確實是這個理,糧船的往來運送的快慢,全憑水位而定。我們控制不了天,只能逆而行之,在各地修建圍堰,盡量護住水資源的流失。”
李元璦問道:“效果如何?”
李世民微微搖頭道:“不明顯,可確實有用!
李元璦有些不屑一顧道:“圍堰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于保護農(nóng)田,而非治理河道!以圍堰治理河道,可以說是相當愚蠢的……”
李世民笑了起來,說道:“這話你跟閻尚書說去,圍堰治河是他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