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朔以數千精騎,逼退呂光數萬大軍一事,震驚了整個涼州。
原本還心存僥幸的河西世家,這下徹底熄了反抗心思,只得乖乖聽從吩咐,交出部曲、土地。
而且此事一結束,明眼人都能看出衛(wèi)朔占據河西西部之勢,已不可阻擋。
部分眼光卓越之輩又從正在推行的均田制、釋奴令、三長制等政策中,看出衛(wèi)朔絕非一般人物。
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大部分世家子弟依然對衛(wèi)朔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態(tài)度,但仍然有少數寒門士子,以及部分見識深遠之輩前來投效他,其中不乏世家高族中人。
張湛,出身河西著姓張氏,他的祖父張質曾出仕前涼,官至金城太守。
他是張氏家族中年輕一輩的后起之秀,歷史上任李暠功曹,常被李暠稱為吾之臧子原(東漢臧洪)。
在家族其他人對衛(wèi)朔恨之入骨,紛紛拒絕出仕時,他卻反其道而行之,大張旗鼓地跑到刺史府門前,求見衛(wèi)朔。
此時,衛(wèi)朔正在府中與杜進、宋繇等屬吏述說政務,突聞張湛求見不由一愣。
而宋繇拿著拜貼打量再三,莫名其妙道:“張湛乃張氏子弟,怎會突然來拜訪主公?”
“對呀,朔也奇怪呢!”
“隨著推行均田制,河西世家中如張、郭、尹、馬等幾大家族損失慘重,雖不至于像索氏那樣被舉族滅,卻也損失了大部分田地、部曲?!?br/> “在這種情況下,各大世家無不恨在下入骨,怎么可能會主動前來拜訪?”
杜進一揮手打斷了宋、衛(wèi)兩人嘀咕,朗聲道:“你們兩個在這兒瞎猜什么?把來人請進來一問不啥都清楚了?”
“老師所言甚是,來人,請張湛進來說話。”
不一會兒,只見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士子施施然走進大廳。
張湛先是不卑不亢地打量三人一眼,然后恭恭敬敬來到衛(wèi)朔面前深施一禮。
“湛,拜見都護大人?!?br/> 見張湛器宇軒昂,衛(wèi)朔不禁心生好感,忙伸手虛扶道:“張郎君不必多禮,不知閣下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若是想替世家大族求情說理,那就免開尊口。”
“之前朔已經講得十分清楚,均田制、三長制、釋奴令乃新政核心,斷不容有任何妥協。”
面對一上來咄咄逼人的衛(wèi)朔,張湛不慌不忙道:“原本在下以為大都護見識深遠,湛倍感欽佩,才特來拜訪?!?br/> “不想今日一見,大都護對世家子弟成見甚深,實在是令人失望?!?br/> 見張湛侃侃而談,衛(wèi)朔眼前一亮,頓覺此人不簡單,忙改容道:“哎呀,說起來都是朔錯啦,怠慢了足下。”
其實衛(wèi)朔不知,張湛在歷史上雖名聲不太顯,卻也算是個難得的人才。
他在弱冠之齡,便已是河西知名涼土,從小好學,能屬文,且素有大志。
先仕李暠,后又歸沮渠蒙遜,官至兵部尚書。
北魏平定涼州后,拜其為寧遠將軍,賜爵南蒲男,甚得司徒崔浩禮遇。
張湛初至京師,家貧不立,操尚無虧。只有崔浩常給其衣食,并薦其為中書侍郎。
然而張湛料定崔浩必敗,擔心日后被牽連,遂固辭。且每贈崔浩詩頌,多箴規(guī)之言。
而崔浩亦欽敬其志,每常報答,極推崇之美。
后來崔浩被誅,張湛立即將兩人來往信件系數燒之,并閉門卻掃,慶吊皆絕,如此才得以壽終。
衛(wèi)朔將張湛恭敬地讓在座位上,又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請教道:“今日先生冒昧登門,想來是有事教我,朔愿躬身聆聽,還請先生不吝賜教?!?br/> 張湛這才改容,鄭重其事道:“今大都護以不足弱冠之齡奪河西數郡之地,又以數千精騎逼退大都督呂光,從而威震宇內,遂使各地咸服。然而大都護在各地力行法家之術,不修文德,致使士林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