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wèi)先是把這幾個資歷比較老的大臣拉攏起來組成一個內閣組,主要任務是在吳衛(wèi)和幾個皇子不在皇宮或者京都的時候,他們可以監(jiān)督和處理一些簡單的朝中事務。
因為吳衛(wèi)有個打算,就是帶著三個皇子到錦國的國土上走一走,看看民俗風情,這樣他們才能知道百姓們真正需要什么。
所以朝中需要一些能夠愿意或者被收買的一些大臣能壓得住朝中的那些官員的人震場。
好在這幾個大臣因為聽到木槿城城主的事情,所以對于吳衛(wèi)又怕又敬畏,吳衛(wèi)說什么他們都點頭表示贊同。
所以吳衛(wèi)也不用詢問他們的意見,直接讓他們接各自負責一個領域給安排好,吳衛(wèi)知道這威懾力就要盡快利用,不然等時效一過就沒有用了,自己之前的努力造勢也就白費了。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吳衛(wèi)直接就宣布,以后自己不在皇宮,三個皇子組成的親王議政團掌管朝廷事務。
自己和三個皇子都不在的話,就是五個重量級大臣組成的內閣共同掌管朝中事務,而且五個人不可以相互推諉,必須都在場才能處理事務,相互監(jiān)督相互督促。
朝中的大臣們都不出聲,吳衛(wèi)也不管他們不出聲就就當默認了,反正他和三個皇子出去最多三五天就會回來,而且也不是很頻繁的出門,出不了什么大事情。
公布這個事情后,吳衛(wèi)就開始部署要帶著皇子們要先從什么地方開始去考察民情。
就木槿城事情帶來的影響,估計一年內賭坊和青樓都不敢冒頭了。
那城中就沒有必要再去了。
吳衛(wèi)比較掛念自己曾經帶著的那一百多百姓,他進宮前把他們安排在一個看著還比較安定的城郊,現(xiàn)在也不知道他們怎么樣了。
那個城好像是木槿城左邊還是右邊的吳衛(wèi)記不清了,既然沒有多遠,那就先去那邊看看吧。
主要是讓三哥皇子了解百姓們在田間勞作時的辛苦,和莊稼從播種到收成都有很復雜的過程和長時間的周期。
知道最底層的百姓的疾苦的國主才會有憐憫的心,才可能會出仁政。
有惠民仁政的朝廷也能長治久安。
這是吳衛(wèi)在衛(wèi)國做了六七年國主才悟出來的道理,他要是直接和三個皇子說這些道理,一方面他們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的理解,還有一方面就是他們出身皇室從小考慮問題的角度和立場就不同。
和他們說了也沒有多大的用,因為思考方式早就形成了,沒有重大的刺激是不可能發(fā)生改變的。
既然不用走很遠,吳衛(wèi)第三天就帶著三個皇子出門,皇子們有了第一次經驗,這次出門都很低調,穿的比上次還樸素。
吳衛(wèi)看著他們的表現(xiàn)滿意的點點頭,然后跟他們說了一下到了地方需要注意的事項。
提前和他們約法三章方便事情的進展。
因為天氣比較冷,這個時候天地里基本上是沒有多少農活的。
但是如果家里沒有余糧的百姓就必須出門找吃的,扒開凍土找一些野山芋和草根。
或者去河里敲冰塊撈點魚蝦,不過收獲都不會很多。
所以,吳衛(wèi)和三個皇子約定,看到河里在冰上走的百姓不要好奇的過去跟風,因為那冰并不是很堅固萬一掉下去不淹死也會凍死。
還有走進農田的時候注意腳下不要踩到莊稼的苗苗。
三個皇子不明白什么是苗苗,吳衛(wèi)就說但凡是綠色的長在地里的都是不能踩的。
三個皇子點頭表示明白了。
大概四五十里地的樣子,馬車晃悠了一個時辰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