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倉軍的混亂很快就傳到了德川家康的耳中。
一開始他只是當成榊原康政的行動奏效,打了朝倉景健一個措手不及。但很快他就揮去了這一想法——不說榊原康政為了悄悄潛到朝倉軍后方到底要繞多遠的路,光是現(xiàn)在的時機就不是偷襲朝倉軍的時機。
德川家的人實在太少了。能交給榊原康政的也只有一點點的精銳。要讓這么一點人盡可能得發(fā)揮到最大的效果,那么只能是等朝倉軍將全部心神放在姊川的德川軍時,才能行動。提早的話,無論是榊原康政的伏軍,還是正與朝倉拼殺的、德川家康的部隊,都會被倍于己身的朝倉給消滅殆盡。
正是相信榊原康政的能力,所以德川家康并不覺得他會在面對朝倉的時候慌亂到無法把握時機……而且讓人頗為羞愧的是,單憑榊原康政帶去的那些人馬,根本不可能讓朝倉家如此混亂。
是誰在朝倉的背后?還是說,那其實是織田信長派來的援軍?
感情上德川家康是很想相信這個猜測的,但理智上他卻清晰地明白,即使是織田家的援軍也不可能大費力氣地繞去朝倉后方。這不是織田信長一貫的做法,從路線上看也不合常理。
就在德川家康冥思苦想、無法猜透朝倉的混亂到底是什么情況的時候,他突然感覺盔甲像是被什么輕輕的碰觸了。
這種感覺并不強烈,但毫無疑問是“被人觸碰”。德川家康好歹也是從十幾歲起就開始南征北戰(zhàn)的武將,童年經(jīng)歷也是坎坷曲折——這樣時常抱有警惕心的他竟然完全沒能察覺到有人接近!
一瞬間,德川家康的冷汗都要下來了。
他環(huán)視四周——此時他正在德川家的本陣中,因為做好了最糟糕的準備,剛剛才讓人去把他的馬牽過來,目前身邊可以算是空空蕩蕩。就算是距離他最近的士兵也遠在幾米之外,背對著他,警惕的守衛(wèi)著他的安全。
沒有看到有人在,但德川家康卻覺得身體越發(fā)僵硬。他試探性地將手伸到身上具足被觸碰的位置,雙眼掃射著四周,竭力想聽清那個不知用意的人可能會有的異動。但前方殺聲震天,他連風(fēng)吹樹葉的聲音都無法聽清,四周也沒有什么變化,連他腳下的沙礫也沒有多出來的腳印。
反而是他伸過去的手,碰到了一層不屬于衣料的粗糙布料。他將布料抽出,被調(diào)動到最高的警惕始終不敢放下,將布抖開的時候也還時不時的分出視線去看自己的左右兩側(cè)。而當他終于看向那塊不大的粗布,映入眼簾的是潦草寫就、仍然顯得十分端莊的字體。落款的地方?jīng)]有名字,但或許是害怕他不愿意相信,在那里畫上了織田家的家紋。
——朝倉后方之敵,同是德川之敵。
在朝倉后方突然出現(xiàn)的、鬧得朝倉一片混亂的軍隊,不是德川的援軍,而是想要將德川一并鏟除的敵人。
德川家康看著粗布上的字跡,圓滾滾的眼睛因為驚訝而瞪大。過了一會兒,他的眼淚居然逐漸凝結(jié)出了淚水,沿著臉頰滾落到厚重的具足上,隱沒在上面的深色之中。
“我、早有聽聞,信長大人手下有一批忍者,連家臣都未曾見過……信長大人竟然讓他們傳遞消息,只為了幫我……”
沒錯。那些軍隊的出現(xiàn)還沒有多久,要探知軍隊的情報、再報告給織田信長,又獲得信長的命令前來告訴他,不說時間上的花費,單就路程就不是一介忍者能迅速趕完的。能這么快就獲得情報,又這么快就交給他,除了表明織田家的忍者實力不凡外只能說明一點——織田信長是全心全意的信任著他,才會連手下的忍者都毫不遲疑的先將情報給他。
甚至織田信長也是相信他會信任自己,才愿意讓本該身份尷尬、一個不慎甚至?xí)划敵砂禋⒄唠x間兩家情分的忍者出現(xiàn)。
這樣的信任,是多么沉重,又是多么溫暖。
“傳令下去,讓平八郎(本多忠勝)先按兵不動。前方的朝倉暫時只由小平次(酒井忠次)應(yīng)付。”
將滿是泥水的布巾貼身放好,德川家康嚴肅地下令。他眼眶微紅,但是態(tài)度已經(jīng)變得冷靜,或許是因為看到了希望,他整個人的氣場都煥發(fā)一新,透出積極自信的色彩。
——在他的背后,一共七名刀劍男士看著他堅定的背影,不知面對此情此景該說些什么。
……德川家康是不是誤解了什么??
考慮到蜻蛉切是本多忠勝的武器,應(yīng)該和德川家康比較熟(并沒有),這次派遣的第二部隊隊長換成了蜻蛉切,之后五名隊員則延續(xù)了在千草嶺出陣的隊伍,分別是螢丸、鶯丸、骨喰藤四郎、鳴狐和被換成隊員的小狐丸。
因為出陣后不能觸碰活物,本著不能讓德川家康出去送死的心態(tài),幾名刀劍男士在商議了一下后,決定讓還沒有加入隊伍的石切丸前去提醒。又因為所有刀劍男士都自帶隱身buff,最終他們從德川家本陣里、畫著德川家家紋的幕布上撕了一塊下來,用樹枝蘸著泥水寫好、晾干到字不會糊的程度,就讓石切丸送去了德川家康身邊。
為了不被發(fā)現(xiàn),石切丸還特地放輕了動作,幾乎是踮著腳來回的——附帶一提,寫字的人也是石切丸。作為神社里的御神刀,石切丸并沒有多少出戰(zhàn)的機會,后世也沒有什么傳說,反倒是在神社的熏陶下有了一筆好字和一身好氣度,驅(qū)除腫包和病魔也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