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孫策與劉備,誰都不適合投奔,并非說他們不是明主,而是時機不對?!?br/> 丁辰對趙云侃侃而談道:“就說孫策,其武力過人,氣度恢弘,手下能人異士甚多。
且其聽聞袁術僭越稱帝,立即與袁術劃清界限,并接受朝廷冊封,出兵征討,可見其頭腦十分清醒。
只不過,那孫伯符手下有當初乃父留下的舊部,諸如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等人。
當年孫堅戰(zhàn)死,那些人都對孫氏不離不棄,繼續(xù)扶保少主,故而這些人極得孫策信任。
而孫策所招募的周瑜魯肅等,與孫策皆為升堂拜母之交。
試問,若投到孫策處,需排在這諸多人之后,哪有什么建功立業(yè)的機會?”
趙云聽得微微點頭,這也是他不肯投奔孫策的主要原因。
孫策那里的文臣武將都是靠親情維系,跟個大家庭一樣,外人很難插的進去。
“那劉玄德呢?”趙云很感興趣,倒想聽聽這位紈绔少年怎么評價自己最中意之人。
丁辰道:“劉玄德待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充滿江湖義氣,手下人雖少,卻極為忠心,可謂占據人和。
但是……卻缺了天時和地利。
當今天下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劉玄德此時屈居呂布之下,占據小沛那一縣之地,如同龍困淺灘,魚翔淺底。
且西有袁術,北有許都朝廷,南有呂布,在三方包夾之下,劉備想成大事,難也!
那劉玄德空有英雄之志,英雄之魂,英雄之氣,卻唯獨欠缺英雄之地,自身都不知前途在何方,若前去投靠,豈非不明智?”
一番話,讓趙云坐在那里,陷入沉思之中。
他擇主也很謹慎。
就算他看的出來劉備具備成大事的一切素質,可是畢竟劉備處境太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