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襄的提議,當(dāng)然不止是“敕封神靈”這一句話,他給出了一個秦王難以拒絕的原因——從敕封神靈來奠定秦國統(tǒng)一的合法性,達成思想的統(tǒng)一。
這件事在后世的歷史中經(jīng)過了多次驗證,第一個做的人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為了達成真正的大一統(tǒng),不僅“書同文車同軌”,還多次巡游天下,祭祀各國神靈。
他巡游天下,并不僅僅是監(jiān)督六國舊貴族,也不僅僅是求仙問道。
這時候講究“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秦始皇東巡泰山,南巡云夢澤,將從中原到楚地各國主要神靈都祭祀了一遍,并且規(guī)定了祭祀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由認可其他國家祭祀的神靈,來展現(xiàn)出“秦是統(tǒng)一六國,而非滅掉六國”這個思想。
為何說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古文明都已經(jīng)消失,唯獨華國朝代更替,文明卻一直綿延至今?這就可以從秦始皇現(xiàn)在做的事說起。
某島國侵略后叫囂“崖山之后無中華”,又有許多人看了許多島國人的“史料研究”跟著起什么皇漢的哄。只要稍稍看過幾本史書就能發(fā)現(xiàn),無論是魏晉南北朝那所謂的五胡亂華,還是元朝、清朝,從秦始皇時就奠定的統(tǒng)一文字一直是他們的官方文字之一。哪怕他們規(guī)定了其他官方文字,官吏和民間所運用的文字依舊沒有改變。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之一,第二個載體就是“祖先”和“神靈”。
雖然后世朝代立了不同的國教,但秦始皇巡游天下的時候奠定,漢朝發(fā)揚光大整合規(guī)范的祭天祭祖流程,每朝每代都會延續(xù)。
文字不滅,祭祀不滅,文明就不滅。
這不僅是后世,在春秋戰(zhàn)國,甚至更早商周時代就已經(jīng)是如此。
朱襄給老秦王遞上了一本厚厚的文書,文書中描述了現(xiàn)在七國各自祭拜的神靈。
中原祭拜的神靈大致相同,基本延續(xù)周朝。楚國祭祀的神靈最多最雜,多以山川自然崇拜為主。
秦國現(xiàn)在的硬實力已經(jīng)達到了可以統(tǒng)一天下的基礎(chǔ),剩下的就是時間。
兵鋒能搶奪土地和人口,但讓六國人成為秦國人,就要用思想?!凹漓搿本褪亲钪匾墓ぞ?。
秦王明面上是以杜絕人祭為名“敕封神靈”,其實是認可非秦國區(qū)域原本就祭祀的神靈,讓當(dāng)?shù)厝丝梢匝永m(xù)自己的傳統(tǒng)祭祀信仰。
這么時代的人最怕的不是肉|體被消滅,而是祭祀被滅。
對于當(dāng)?shù)氐氖咳硕?,秦王給了他們原本祭祀的土著神靈較高的祭祀規(guī)格,將其納入秦國官方祭祀中,他們就會有一種“只是換了一個國君”的感覺。
后世便是如此。
朝代腐朽了就該更替,天下賢才投奔明君,天下百姓也盼著一個新的統(tǒng)一王朝。大部分人不會反感改朝換代,只在乎皇帝做得好不好。
這深的話,朱襄自然不會說。他只對秦王說,讓秦王將非秦國的神靈納入官方祭祀體系,由秦國朝廷為混亂的神系建立秩序,有利于秦國統(tǒng)一天下。
而且如果秦國做到了這件事,秦國不僅沒有招來災(zāi)禍,還更加強大,比什么異象都更能證明秦王是上天選定的統(tǒng)一天下的君主。
朱襄的上書寫得很有條理,論據(jù)十分充分,就像是他的論文一樣。
秦王被朱襄說服的同時,也看出了朱襄對神靈毫無敬畏之心。
只有對神靈毫無敬畏之心的人,才會說“敕封神靈后秦國安然無恙說明秦國受上天眷顧”這種話。
若是其他國君,可能會猜測朱襄是不是真的從神靈那里得知了什么。但已經(jīng)對朱襄較為了解的老秦王,眼前卻浮現(xiàn)了朱襄嚷嚷“祂無知無覺能奈我何”的令人手癢的嘴臉。
朱襄啊朱襄,無論他做出再謙恭卑微的姿態(tài),但骨子里仍舊是那么狂妄,恐怕沒有人能讓他真正屈服。
這是秦王最難受的一點。
朱襄的禮儀很周正,該鞠躬的時候鞠躬,該下跪的時候下跪,該磕頭的時候磕頭。但秦王看著跪伏在地上的朱襄,卻總有一種“這人并沒有下跪”的錯覺。
“連神靈都不能讓他屈服,那么地上的國君大概更加不能了?!崩锨赝蹩赐曛煜宓纳蠒笕绱讼耄睦飳χ煜宓慕娴倬尤粶p輕了許多。
老秦王嘴里嘀咕“朱襄太過狂妄”,連夜把眾位卿大夫召進宮陪他加班。
這些卿大夫?qū)⒁y(tǒng)計出各國主要祭祀神靈,然后為老秦王吵出一個能讓老秦王和世人都滿意的祭祀體系。
老秦王十分囂張地表示,不僅是秦國所占領(lǐng)土地,就是沒打下來的六國神靈,秦國也一同祭祀了。
就從明年的官祭開始!
荀子也被召進宮。
他一張一直嘴角下垂的嚴肅老臉,此刻笑得皺紋像花兒一樣綻放。
“君上,這是朱襄的主意?”荀子問道。
老秦王頷首:“是啊?!?br/>
眾卿大夫露出“果然是他”的表情。
已經(jīng)知曉一切的太子柱擱那裝托:“長平君為何會出此建議?”
老秦王做出憐憫慈悲的表情,嘆了一口氣,道:“朱襄去云夢澤種稻時,見楚國人要用一個村莊的人血祭神靈。唉,若朝廷不管理民間祭祀,不知道有多少庶民遭遇不幸?!?br/>
老秦王十分心疼地抹掉了眼角愛惜庶民的淚水,差點沒把下面的卿大夫們給惡心得吐出來。
知道了知道了,朱襄是真的可能憐憫庶民,但君上你別裝了行嗎?
荀子笑道:“君既然要成為天下之主,自然要祭祀天下神靈。從現(xiàn)在開始,也不算太早?!?br/>
老秦王不裝了,捋須道:“當(dāng)是如此。”
荀子拱手:“君上可否將此事交給我主持?”
荀子第一次在老秦王面前主動攬事,其他卿大夫都略有些驚訝地打量這位儒家領(lǐng)頭人。
不過確實沒有比荀子更適合做這件事。因為儒家弟子是最了解官方祭祀的人。
“好?!崩锨赝趿⒖贪蒈髯訛樯锨?,并授予禮官之職。
如果說咸陽學(xué)宮的祭酒還只是一個“編外客卿”,荀子此時終于被納入了秦國正式的朝堂官吏體系,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秦國公務(wù)員”。
荀子雖然四處游學(xué),也不介意接過對方給予的官職。但他總是游離于各國朝堂之外,雖有官職在身,但隨時可以抽身走人。
眾人本以為荀子來到秦國,和當(dāng)初在齊國一樣,只是在學(xué)宮里教教弟子,傳播一下自己的思想言論。沒想到,荀子居然主動向秦王索要實權(quán)官職,愿意為秦王做事了。
原本對這個祭祀不是很重視的人打起了精神,準(zhǔn)備回去仔細琢磨,為何朱襄提出祭祀他國神靈,會讓這位大儒一改儒家弟子不愿意在秦國做官的習(xí)慣,主動輔佐這位儒家人肯定非常不喜歡的老秦王。
老秦王自己都有些吃驚。
他還以為就算有朱襄在,儒家弟子入秦后在咸陽學(xué)宮當(dāng)混子就已經(jīng)是極限,頂多帶動一些年輕的儒家弟子做官,那些所謂大儒們肯定還是會繼續(xù)保持矜持。
荀子居然成為自己身邊掌管祭祀的重臣,這就是擺明旗幟,宣布儒家支持秦國了。
老秦王都想用袖子抹一把臉,看自己是不是出現(xiàn)了幻覺。
但現(xiàn)在他要表現(xiàn)出一切盡在掌握中的態(tài)度,淡然地對待荀子的“投靠”。
有了荀子這個專業(yè)人士,老秦王就只需要等待。
荀子甚至貼心地幫他把敕封神靈的詔書都起草好了。老秦王看了荀子起草的“我做這件事我也很為難,但為了天下人,我不得不這么做”的詔書,默默把自己霸氣十足的詔書撕掉。
他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是不是有點小瞧這個滿口仁義道德的儒家人了。
或許儒家的“軟弱”不是真正的“軟弱”,也有可取之處。
秦國一向是以法家學(xué)說治國,但這不代表秦國排斥法家學(xué)說之外的學(xué)說。
秦王怎么可能成為一個學(xué)派的簇擁?歷代秦王選擇法家,只是因為法家好用。
如果有其他學(xué)說好用,秦王來者不拒。
這才是王道。
儒家學(xué)派自此,正式進入秦國朝堂。
回到小院后,荀子拿著老秦王親手遞給他的朱襄親筆文書,忍不住再次笑出聲。
韓非好奇地問道:“荀子為、為何如此高興?”
荀子道:“我以前以為,朱襄雖學(xué)儒,卻并非儒家人。但現(xiàn)在看來,他若不是大儒,這世間還有誰敢稱一聲大儒?”
荀子將朱襄的親筆文書遞給韓非:“不過你看這封文書,或許有其他感受?!?br/>
韓非恭敬地展開文書,仔細閱讀。
荀子喝完一杯朱襄從南方捎來的枸杞泡的水后,韓非才放下文書,長舒一口氣,就像是韓非在閱讀時太過認真,一直沒敢好好呼吸似的。
“我以為,以法約束庶民,約束士人,甚至約束王公貴族,約束國君,已經(jīng)是法家最終的理想?!表n非苦笑,“沒想到朱襄公居然要凡人定法約束神靈。”
荀子提醒:“你居然不口吃了。”
韓非面紅耳赤:“嚇、嚇的!”
荀子大笑:“朱襄多嚇你幾次,你說話就流利了?!?br/>
韓非結(jié)結(jié)巴巴道:“壽、壽命也短了?!?br/>
荀子再次大笑。
笑夠之后,荀子道:“規(guī)范祭祀一直是儒家在做,但想不到頭緒的事。朱襄為我打開了思路。何為仙神?何為妖魔?利民者仙神,害民者妖魔。既然天子受命于天,那么自然有權(quán)力約束地上小神。祭祀既是對神靈的尊敬,也是對神靈的約束?!?br/>
他笑著長嘆一口氣:“希望我能再多活幾年,能看到儒家希望的祭祀體系的完成。”
從天神到地祇,從先祖到先賢,所有神靈,都應(yīng)該納入朝廷官方祭祀體系。
若能做到這件事,儒家先賢的理想就完成一小步。
“你呢?你看到了這封文書,想要做什么?”荀子問道。
韓非猶豫了許久,垂頭不語。
荀子道:“好好想想吧。我只是借走朱襄的文書,過幾日要還給君上。你幫我抄寫幾份?!?br/>
韓非恭敬道:“是,荀子?!?br/>
他發(fā)現(xiàn),以前荀子私下仍舊稱呼“秦王”,現(xiàn)在改稱“君上”了。
荀子離開后,韓非看著朱襄的文書半晌不語,而后抱著頭嗚咽不止。
韓非抄寫了一份朱襄給秦王的文書后,他找來新結(jié)識的好友李斯一起多抄了幾份,按照荀子的要求送到咸陽學(xué)宮。
之后眾學(xué)子爭相抄寫朱襄這封恭請秦王“敕封神靈”的文書,一時間咸陽紙貴。
李斯第一次接觸朱襄的墨寶,晚上裹在被子里淚流滿面。
他經(jīng)受的韓非的折磨終于有了回報!
再堅持幾年,他就能在朱襄公回咸陽的時候親自拜見朱襄公了!
或許年輕的士子大多心中都有狂傲之氣,朱襄這封在許多卿大夫眼中都離經(jīng)叛道的上書,幾乎獲得了所有咸陽年輕學(xué)子的認可和推崇。
他們埋頭竹簡,從各處記載中找尋先祖曾經(jīng)與惡神搏斗的事。
其他不說,就是大禹治水所斬殺的惡神都數(shù)不勝數(shù)。以凡人之力比肩神靈,先祖又不是第一次做了。
甚至自稱最文弱的儒家弟子都能搬出自家先賢的故事來佐證這一點——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澹臺滅明渡江斬龍,那龍就是江神。
其他學(xué)派弟子紛紛用“不愧是你們”的態(tài)度回應(yīng)。
儒家弟子單人仗劍去滅個攔路的惡神,怎么感覺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呢?是儒家人會做的事!
李斯聽著十分向往,思考自己要不要拋棄法家入儒家。
但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小胳膊小腿,無奈放棄了這個想法。他君子六藝不達標(biāo),恐怕會被儒家弟子恥笑,辯論不贏人,還是算了。
咸陽學(xué)宮的儒家弟子提到了澹臺滅明,朱襄也正好遇到了澹臺滅明的門徒。
澹臺滅明雖是魯國人,為了弘揚孔子學(xué)說,進入當(dāng)時還是蠻夷的楚國傳授學(xué)問,有三百多人跟隨他。
后世江西會成為文化興盛之地,開科舉之后每朝每代都進士頻出,這就是根源。
隨著李牧在鄂邑站穩(wěn)腳跟,江水以南原本屬于楚國的地盤逐漸被秦國蠶食,這些儒家弟子也就有機會去拜見朱襄。
他們對荀子很好奇。
荀子雖然是儒家現(xiàn)在實質(zhì)上的掌門人,但反對荀子的人非常多,因為荀子罵過大半儒門七十二賢。
因此最對荀子不滿的不是其他學(xué)派的人,正是儒家人。
朱襄師承荀子,他們自然很想來找朱襄的茬。
但朱襄又是一個出了名的圣賢,他們又不好意思找朱襄的茬,便想和朱襄交流交流,再決定之后要如何做。
結(jié)果他們還沒有得到拜見朱襄的機會,就聽聞朱襄仗劍滅神,平定楚地神靈亂象,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官祭體系。
儒家弟子們立刻戴好高高的楚冠,再不等待,立刻前來拜見朱襄,希望跟隨朱襄。
周禮是儒家弟子的入門課,凡儒家弟子,都更認可周朝的官方祭祀。
楚國卻是鬼神文化興盛之地,祭祀文化與周禮有很大差距,南楚的儒家弟子心里早就有所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現(xiàn)在他們有一種自己有了靠山,即將揚眉吐氣的暢快感。
終于等到這一天了嗎!
聽聞他們的先師跟隨七十二賢之一的澹臺滅明時,就是神擋殺神??上麄兊膶W(xué)問不到家。
朱襄的名聲,簡直和他們聽聞過的祖師澹臺滅明差不多了。
他們在見到朱襄之前,腦海里為朱襄描繪了許多風(fēng)度翩翩的畫面。
當(dāng)他們得到機會拜見朱襄的時候,朱襄正蹲在田頭嗦面。
在朱襄的旁邊,還有一個穿著細麻衣的胖娃娃,和朱襄一起蹲著嗦面。
在看到有人來之后,朱襄道:“等等,我再吃幾口就吃完了?!?br/>
胖娃娃用威嚴的目光掃視了他們一遍,把碗端起來噸噸噸。
他們倆現(xiàn)在吃的是酸菜面。
南方的天氣最適合發(fā)酵酸菜,云夢澤也盛產(chǎn)各種青菜。朱襄用淘米水、井鹽、花椒、辣椒腌制了薺菜和大頭菜,今日感覺身體較為疲乏的時候,就從壇子里撈出酸菜,切碎后用豬油爆炒,倒入水后下面條吃。
酸菜面酸爽可口,讓本來沒什么胃口的舅甥二人胃口大開,吃完之后不僅能補充流失的鹽分,連身體里的暑氣都隨著滿頭大汗升騰,感覺渾身暢快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