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漢明白了,此老現在以小友相稱是要與他坐而論道。[燃^文^書庫][www].[774][buy].[com](燃文書庫(7764))
????“還沒請教先生信的什么?修的什么?”
????“呵呵,早年隨父修儒,后涉獵道、苯、佛,雜學數家卻苦苦不知真義,直到小友來時才忽悟出些許人道來,想想四下不靠,哪里還能說修得何種道法呢?”
????“何為信,何為修,萬法同歸,看來先生已經不再拘泥形式了,倒是豁達。”
????高漢如此一說讓馮遠眼前猛地一亮,“七日之前我還不敢與你說透修行層次,如今盡可相告了。我以儒入道,尊古儒而修,斗膽自分修法:分開蒙、初識,后是遍學、深究,再而開悟、無惑,而后才是不拘、看破、看透。看透又分知已、知人、知事、知世、知理,然后才是達道,最終便是天人合一達到終極。你竟一步悟到不拘了,快與我說說這四日之后是何情景。”
????弄了半天他老人家身處邊荒卻不忘自強,還自創(chuàng)了修法,高漢深為佩服。
????啥叫不拘高漢不知道,他只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水陸空盡可走得。原世集古今中外無數紀年于大成的教育倒是讓他的思維在修行路上占了些便宜,少了很多桎梏,這也算是穿越人士的一種潛在優(yōu)勢吧。
????這種與同修坐而論道的機會可不多。以前在師傅那里因為年紀小,也談不上什么境界,所以師傅不敢深講,現在與馮遠互相討論一下還是很有宜的。
????當下,高漢便把第四天到第七天的感悟跟馮遠仔細描述了一遍,他對此也是迷迷糊糊的,希望馮遠能給他詳細解說一番。
????悉料,馮遠聽后久久不語,撫須長考了好一陣子才遲疑不決地開口:“似道家的納氣、天人交感,又似佛家的道種慧生,按儒家劃分這得是達到知理之境、師法自然才能有的現象。所謂天地鴻爐,知其理,方可效法天地之運行,以鴻蒙之元淬煉身心,進而與天地相合,得成大道。
????但你現在明明只處于不拘而已,如何會有這般表現?真真咄咄怪事??上ё屵@畜牲給破了境,要是再給你點時間大有可能更進一步,達到明悟之時不用我講你自己就知道是什么境界了,如今我也只是妄加揣摩而已,是與不是還得你悉心感悟,有所取舍?!?br/>
????雖然馮遠沒給出確實答案,但高漢也十分欣喜。自己在師門修行了四年,主修道家,對佛家也了解了一些,知道不管是納氣還是道種都不錯。
????從道家而言納氣是修行的基礎中的基礎,走到這一步才算登堂入室,保有了繼續(xù)修行的資格,多少修道的人窮極一生也沒跨過這么一道門檻兒。道家務實,不講前世后報,只注重今生行果,鴻蒙之氣也就是師傅所說的那一點元氣了,想要修為高深得先納得了天地元氣化為已用,持之以恒與天地同源即為合道。
????而道種慧也稱道種智,是佛家三智之一,《大智度論》有言:初發(fā)心乃坐道場,于其中一切善法盡名為道;此道中分別思維而行,是名道智。就是說道智是獲得一切智、一切種智的基礎,它包括一切佛教的思想修養(yǎng)。佛家重在解脫,以今世之身得來世善果,但身具道種的行世大德卻也能得天地之力從而身具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