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qū)位于唐帝國的西南邊陲。地處北緯26度50分—36度53分,東經78度25分—99度06分之間的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超過4800米,境內海拔超過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加之氣候寒冷、氣壓低、空氣稀薄,所以素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極”之稱。西藏東面、北面分別與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等省接壤,南面同印度、錫金、不丹、緬甸等國毗鄰,西面與克什米爾地區(qū)相接,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的200多萬人口的帝國民族自治區(qū)。西藏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聞名宇內。她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資源豐富。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chuàng)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
????西藏有著壯麗的河山,奇特的民族風情、星羅棋布的寺廟和仙境般的自然景觀。踏上那陌生而神奇的土地,沿著朝拜者的足跡走入那古老而遙遠的神山的傳說,感受圣湖廣闊靜謐的美,游覽金碧輝煌的名剎古寺,欣賞淵源流長的民間藝術,領略一處處風俗不同的雪域情調,遨游一座座雪山冰峰......,使人如癡如醉,陶然于天地之間,這里可以叫另有番風情的人間天堂。
????這樣一個地區(qū)自然沒能逃脫英帝國主義的擴張目光,早在19世紀,英國吞并印度不久即北進占有了藏南地區(qū)的八莫,1891年又侵入藏南河谷的野人山和江心坡南端,占領了麻陽、壘弄兩寨。1894年唐帝國與英國簽訂《續(xù)議滇緬界、商務條款》規(guī)定“北緯二十五度三十五分之北一段邊界,俟將來查明該處情形稍詳,兩國再定界線”。這樣,尖高山一線以北就成了未定界地區(qū)(條約中規(guī)定了尖高山往西南方向的唐帝國與緬甸的界線,因此尖高山就成為唐緬北段邊界的起點,這一點是有據可查的)。
????1898年,英國要求唐帝國“于思買卡河(即恩梅開江)與薩爾溫江(即怒江)中間之分水嶺西境,不得有于預地方治理之舉”,由于此時唐帝國仍然牢牢控制著緬甸,英國企圖以伊洛瓦底江與怒江的分水嶺高黎貢山為界,以達到侵占全部未定界地區(qū)的目的。此后英國始終堅持以高黎貢山為界,并在1905年提出了以該山為界的。為達到這一目的,英軍1900年侵入小江流域的茨竹、派賴等寨,槍殺一百多名中國官兵,這件事情在當時引起唐帝國朝野的極大震動。
????20世紀初,唐帝國政府在西藏和川滇邊實施“新政”并加強對邊境地區(qū)的控制;英國一些官員驚呼“唐帝國威脅”,認為“唐帝國已來到了印度的大門口,必須正視和處理這一問題”。于是,英印總督明托在1910年提出了沿東喜馬拉雅山直到滇緬邊境北部建立“戰(zhàn)略邊界”的計劃;隨即提出了“麥克馬洪線”。這條“戰(zhàn)略邊界”從“達旺縣的楔形地帶邊緣,沿東北方向伸展至北緯29度,東經94度,再向東南——進至察隅河與伊洛瓦底江分水嶺,再沿這一分水嶺伸展至伊洛瓦底江與薩爾溫江分水嶺”。
????此后,英國除了在唐印邊界東段著手實施這一計劃外,也在唐緬邊境北段采取了行動。1911年1月,英國侵占小江流域的片馬、古浪、崗房等寨,制造了“片馬事件”。此后英國雖然承認片馬、崗房、古浪屬于唐帝國,但仍決定占領片馬等地,并在與唐帝國交涉時聲稱:“現英國兵隊、巡警均駐在邊界,如唐帝國派員前往必起沖突,若自量其力足以逐出英人,則不妨派員前往?!?912年,英軍沿邁立開江北上,掠取野人山地,直達坎底;1913年又由坎底向東,進人獨龍江下游;1914年在坎底設葡萄府。
????這一時期,英國對唐緬邊境北段有了更多了解,為其在地圖上畫出“戰(zhàn)略邊界”提供了可能;而“麥克馬洪線”正是以這條“戰(zhàn)略邊界”為基礎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主要力量集中在歐洲戰(zhàn)場,在亞洲也主要以海軍為主,所以在唐印邊境地區(qū)沒有什么大的行動。但是進入20年代后,邊境局勢再次緊張起來,英國方面再次拋出所謂的“麥克馬洪線”,要求唐帝國以此為基礎進行談判。
????特別是在英軍相繼占領錫金、尼泊爾、不丹之后,加緊在邊境部署軍隊。1932年,在日本與法國的配合下,英國再次大舉出兵,侵占唐帝國固有領土。他們無恥的要求占有唐印邊境線東段藏南地區(qū)近九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唐印邊境線中段、西段的阿克賽欽、日土、班公湖(藏語:班公錯)近十二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面對英國方面嘟嘟*人的進攻態(tài)勢,唐帝國方面先是忍讓,而后開始了邊境反蠶食斗爭。1933年,帝國在朝鮮發(fā)動攻勢,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英國方面再次退出部分入侵據點。但在唐帝國與德國聯(lián)合公報發(fā)布之后,英國又開始拿唐印邊境線做文章了。
????進入1937年后,邊境線形勢異常嚴峻,英軍在邊境線東段部署的兵力(即主力部隊第四軍)有1個軍部、4個師部、16個旅部、48個步兵營,總計約80000人。作為面對唐軍作戰(zhàn)的主力英印軍隊第四師號稱“王牌部隊”,是“英印軍隊中編制、裝備、訓練的試點部隊”。第一一四旅長期駐防克什米爾、受過山地戰(zhàn)訓練。這些部隊在英國駐印度陸軍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戰(zhàn)部署是:東段,第七旅4個營部署在克節(jié)朗地區(qū);炮兵第四旅兩個步兵營配置在棒山口、達旺地區(qū);第四師戰(zhàn)術司令部及1個營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區(qū);第五旅8個營分布在“蘇班西里邊區(qū)”、“西安邊區(qū)”和“魯希特”;第四軍軍部和第四師師部位于提斯普爾。西段,印軍第一一四旅以5個營分散配置在邊境全線,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戰(zhàn)境的43個據點;旅部及1個營位于列城。英國殖民當局的企圖是:在東段,依據正侵占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南和以北的克節(jié)朗地區(qū),繼續(xù)向西藏內地擴大侵占范圍;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個據點,繼續(xù)向我境內蠶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賽欽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