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現(xiàn)在咋一只小雞也不養(yǎng)呢
楊心蘭就抓住了爹爹的袖子,撒嬌地?fù)u了搖,“爹就不怕我瞎花錢呀?集上可是有好多我喜歡的東西呢?!?br/> “不怕,不怕,反正我有個能干又懂事兒的閨女,花完了咱再賺唄,大山里能換銀錢的東西多著呢?!睏钊秉c了點閨女的小鼻尖。
“喲,爹你這么快就想明白啦?”這是自已當(dāng)初勸爹爹的時候,跟他說過的話,沒想到爹爹都記在心里呢。
“那是呀,經(jīng)過今天這一趟,爹還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以前是爹爹膽小,不敢嘗試,以后爹多聽我們蘭兒的,總不會錯?!?br/> 于是,爺倆挑上米,就又去逛集市了,楊三槐逛得挺有興致的,瞅啥都新鮮,而楊心蘭對于這些物品本身,卻是沒什么興趣。
現(xiàn)代的時候,她啥好東西沒見過,這個時空的東西,在她看來都太落后了,連蔬菜這種最原生態(tài)的東西,品種跟現(xiàn)代的時候都沒得比。
但她卻對價格和經(jīng)營方式感興趣,見到啥都想打聽,還翻來覆去地仔細(xì)詢問,生怕錯過了一星半點兒的信息。
楊三槐卻以為閨女這是小孩子心性,第一次進(jìn)城看啥都好奇,也就不催促她,反正時間還早,由著閨女多逛會兒,回家還來得及。
其實楊心蘭是在尋找商機(jī),多問多聽多想多記,希望別錯過了什么能讓自已賺錢的好機(jī)會。
對于一個小縣城來說,這個集市的格局應(yīng)該算不小了,寬闊的街道兩側(cè)都是做生意的小門面房,等同于現(xiàn)代的門市房。
鋪子的種類也挺齊全的,什么飯鋪、成衣鋪、雜貨鋪、糕點鋪……綢緞莊、首飾店、精繡坊……等等應(yīng)有盡有。
而這些鋪面前兩米左右的街道上,則是個露天的散集,同樣是各種生活用品應(yīng)有盡有,啥都不缺。
叫賣聲、議價聲此起彼伏,很是熱鬧,而且其中有很多的農(nóng)村人,可見,不管是什么年代,總有先走出來的一部分人。
楊心蘭越是了解就越是有想法:既然別人家都能在這里賺到錢,那自家也應(yīng)該能在這兒賺到錢的。
于是,她直接就問了眼前一位賣菜的大嫂,“大嫂子,來咱們這兒賣東西,還有什么規(guī)矩和講究嗎?”
那位大嫂看到是個可愛的小姑娘問自已,她也很樂意地回答到,“你想來賣東西???你太小了,不行的。”
“不過如果是你家大人想來賣東西,那倒是可以的,你讓家里人去縣衙交一點錢,然后辦個契約書就行了?!?br/> “這樣縣衙就會給你家指定個位子,你家里的人就可以在這集上賣東西了,花錢不多的?!?br/> 大嫂說完正事,還好心湊近到心蘭的耳邊,極小聲地告訴她,“別擔(dān)心那點子費用,只要用心做,很快就會賺回來,大嫂不會騙你的。”
楊心蘭感激地對大嫂點了點頭,微笑地感謝著她,“謝謝大嫂子了,我回去就告訴我娘親,這樣我就能吃飽飯了。”
聽到小姑娘這么說,大嫂也是一陣心酸,擺散集的都是窮苦人,哪家婦人能過得上好日子,愿意出來拋頭露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