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激情過后,穆東問肖肖:“媳婦,你說樓房外墻刷什么顏色好?”
肖肖想了一會說:“淺黃色怎么樣?干凈,也好看。”
穆東道:“那就按照老婆說的辦?!?br/> 第二天一早,所有人都忙碌起來,譚家明駕駛履帶拖拉機在清理道路。穆爸和穆二叔帶著十幾個工人,在打掃院子和一樓的房間。
現(xiàn)在穆老板想招人,實在太簡單了。都是原來兩個堆場的老面孔,聽說穆老板這里又有需要,立刻就趕來了。
院子里除了一棟教學樓,還有一間傳達室和幾間瓦房。穆東決定保留瓦房,一間直接改成伙房,另外幾間做宿舍。傳達室太小了并且破敗不堪,直接拆掉。圍墻也太矮,也重建加高,大門也要換,換成電動的。
這些都要慢慢來。
穆東在院子里轉(zhuǎn)了兩圈,和肖肖一起,去了鎮(zhèn)上文印社。
宣傳單已經(jīng)印好了,兩萬張。32k大小,大紅色,設計的很喜慶。上面的字倒是不多。
驚喜?。?!高價收購各種柳條!?。〉刂罚鹤T莊鎮(zhèn)南頭舊小學院內(nèi)。
送貨500斤以上,贈送電飯鍋一個。送貨1000斤以上,贈送手機一部。
拿到宣傳單頁,穆東拉上肖肖,開車去了縣城北部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到了附近打聽了一下今天哪里逢大集,倆人順著指點,去了集市。
遠遠的停了車,兩人抱著一些宣傳單,去了柳條交易區(qū)。
穆東先四下轉(zhuǎn)了一下,今天集市上白條1.2元每斤,蒸條2.2元每斤。根據(jù)柳條的長短有點浮動,在一毛錢左右。
于是穆東開始發(fā)著宣傳單,大聲吆喝:“高價收購柳條,白條一塊三,蒸條兩塊三,還贈送電飯鍋和手機啦……”
邊吆喝邊發(fā)著宣傳單。
肖肖一開始有些尷尬,后來看穆東喊得起勁,也大聲喊起來:“高價收購柳條啦……”
柳條交易區(qū)也就幾十個攤位,還沒從這頭發(fā)到那頭,倆人就被一些好奇的商販圍住,回答各種問題。
“是的,譚莊鎮(zhèn)舊小學,在那里收……”
“打算建廠,收了自己用的……”
“當然給現(xiàn)錢,你放心,有錢……”
“肯定送禮品,剛開業(yè),圖個喜氣唄……”
“明天去?歡迎啊歡迎,2000斤?那就送兩個手機唄。”
一番回答下來,穆老板累的口干舌燥的。趕緊發(fā)完了宣傳單,拉著肖肖跑了。
有心人跟著看了看,發(fā)現(xiàn)兩個年輕人是開車奧迪車走的,也就信了幾分。心里暗自盤算,家里有幾千斤柳條,一斤貴一毛,就能多賣幾百塊錢,要不,明天先拉一千斤去試試,不是說一千斤送個手機嗎……
穆東和肖肖又去了另一個集市,同樣折騰了一番,有了幾個意向客戶。
接下來就沒事了,倆人開車去了縣城。
農(nóng)村逢集,五天一輪回,所以有些老年人喜歡說一集兩集來表示時間。一集,就是五天,就像一周是七天一樣。
比如今天是正月十一,這個鎮(zhèn)上逢集,那下次這個鎮(zhèn)子就是正月十六逢集。這就叫逢一六集。而旁邊的那個鎮(zhèn)子,逢二七集,更遠的那個鎮(zhèn)子,逢三八集……
所以,今天這附近沒有更多逢集的地方了,穆老板帶著媳婦去縣城。
先去了大姑穆虹的酒樓,說了自己領(lǐng)結(jié)婚證和買了鎮(zhèn)小學院子的事,大姑當然非常高興。
中午在酒樓吃了午飯,穆東讓姑父幫著找一個有柳條專業(yè)知識的人,幫著收購,把把關(guān)什么的。今天他在集市上看到,還是有一些貓膩的。比如他聽有個人說,你這是陳貨,不值這個錢。而穆東根本看不出來,陳貨和新貨有什么不同。
王紹強打了個電話,還真聯(lián)系上了一個人。是個老頭,六十多歲,年輕時編柳條筐,后來年齡大了,就趕集販賣柳條。去年的時候,出了一場小車禍,人倒是沒事,但是把家人嚇壞了,不讓他到處去趕集了,現(xiàn)在和老伴一起住在縣城兒子家里。老頭整天閑的要命,四處打聽找活干。年前來酒樓刷了幾個月的盤子,給兒子說是給人家看大門。后來兒子知道實情,硬拖回家了。
王紹強也是在和老頭聊天的時候,知道他年輕時就干柳編。當時沒當回事,沒想到現(xiàn)在用上了。
老頭一會的功夫就心急火燎的跑過來了。穆東一說情況,老頭高興的要命。
“去,馬上去,不給錢都去?!?br/> 老頭姓蘇,穆東問道:“蘇大爺,那您老伴和兒子那邊,不得打聲招呼嗎?”
蘇老頭道:“不管他們,先跑了再說,你那里不是管食宿的嗎?有地住就行。走吧,趕緊的……”
穆東無奈,心想,怎么就跟小鳥出籠似的。這老爺子,估計也干不了幾天,還是得再找其他人。
于是穆東開車,帶著蘇老頭和肖肖,先去了數(shù)碼廣場批發(fā)了50臺老年手機,然后去電器城批發(fā)了100個電飯鍋。奧迪車裝不下,租了輛貨車跟著,然后又去工具市場,買了一臺最大稱重量一噸的電子磅秤,接著返回了小學校。
穆爸已經(jīng)帶人清理了兩間教室出來,貨車上的東西,就先放進去。
穆東琢磨了一下,還是應該空出一間教室,裝修成辦公室,再清理出一間作為宿舍。院子里的瓦房,還是臟了一些,住起來不干凈。穆東就給老爸說了這些新情況,讓穆爸安排裝修。
蘇老頭已經(jīng)在四下里看了一圈,得知穆東計劃在教室里放柳條,說道:“房間倒是行,也不潮濕,可以存放,就是這些房間窗戶太多了,光線太強,陽光會讓柳條變得太脆?!?br/> 穆東一驚,趕緊問道:“蘇大爺,那怎么辦?”
蘇老頭:“不用緊張,房間南面的窗戶,加上顏色深的窗簾就行,房間北面的窗戶不用加,正常的采光沒事,就是怕太陽直接曬到。”
穆東松了一口氣,就要去給穆爸說窗簾的事。想想還是算了,自己一會去鎮(zhèn)上的窗簾店去訂購。
心里就對蘇老頭敬重了幾分,果然是專業(yè)人員,這些事情,自己哪里知道。
穆東立刻開車去了鎮(zhèn)上,找了個窗簾店。一會的功夫就帶回來一個人,量了尺寸,確定了使用黑色。穆東讓他盡快吧一樓窗簾的裝上,二三樓的可以緩幾天。
下午的時候,來了幾個人找穆東。
幾個人都是村里的年輕人,平時都在外面打工。他們打工干的就是粉刷外墻的工作,聽說村里的穆東買了鎮(zhèn)上小學,要粉刷,就來問問,能不能接下這個活。
穆東自然愿意,只是擔心他們的手藝和安全。幾個人倒也有準備,帶了一些打工時的照片過來,穆東看了看,確實有模有樣的,也就應允下來,并叮囑他們一定注意安全。
合作的模式是對方包工包料,穆東一切都不管,先提供一筆啟動資金讓他們買涂料、工具和繩索什么的,完工后統(tǒng)一結(jié)算。期間穆東說了一句,安全帽他來提供。幾個人有點莫名其妙。他們不知道,穆老板手里,可是還有不少安全帽呢。
院子里的宿舍還沒收拾好,穆東先安排蘇大爺住在堆場宿舍,吃飯也在堆場。只是這幾天需要跑來跑去,有些辛苦。不過穆老板會親自車接車送。
晚上穆東看了一下這兩天的數(shù)據(jù),銷售在恢復,兩天合計銷售了10萬元的沙子,穆東挺滿意。
2月6日,正月十二,穆東一早就來到學校。等候可能上門賣柳條的客人,結(jié)果一直沒人來。
穆東倒也一直沒閑著,四處看了看。一樓快清理完了,一部分工人已經(jīng)開始清理二樓。
老爸安排了幾個技術(shù)好的工人,正在裝修辦公室和宿舍。這棟樓是在中間有樓梯,兩側(cè)各三個教室。穆東計劃把門廳東側(cè)的第一間作為辦公室,西側(cè)的第一間作為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