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日上午,遼東山海關沙場閱兵。
可能是部隊大多都在山海關沿線駐防,受檢閱的只有騎兵四千,步兵六千。
遼東軍的氣勢果然非京軍能比,這些可都是能與韃子一較高下的猛人,而且個個手中都沾過鮮血,是一只用敵人的人頭開過光的部隊。
吳三桂在前帶著劉鴻漸從軍列的這一頭,走向了另一頭,滿臉的自得。
而劉鴻漸也是對遼東軍贊不絕口,直聽的吳三桂更是滿臉笑意。
接著吳三桂帶著劉鴻漸上了閱兵臺,閱兵臺空間有限,隨行的有副總兵譚洪,參將吳之茂、王屏藩,劉鴻漸身后則站著牛大棒槌以及李百達。
吳三桂掃了一眼周圍沒發(fā)現(xiàn)王元霸,眉頭皺了皺眉,這廝真是越來越不把本官放到眼里了,也罷,過兩天就收拾他。
吳三桂突然抽出戰(zhàn)刀右手高舉向前。
“遼東必勝!”
“遼東必勝!”
萬余軍士齊聲吶喊,當的是振聾發(fā)聵。
“劉能啊,我遼東軍軍威如何?”吳三桂回刀入鞘,左手按著腰間的刀柄,不無得意的問劉鴻漸。
“吳帥的遼東兵軍容嚴整,裝備精良,即使是當年的蒙古兵也是無出其右,只是……”
劉鴻漸前面還似是在夸獎遼東兵的勇猛,但說到后來卻突然話鋒一轉,臉色一寒。
為一群農民兵的小頭目行這閱兵之事,本就有些小題大做,若不是為了讓這土鱉開開眼,看看什么才叫百戰(zhàn)之師,順便裝個x,吳三桂才不會大熱的天搞這么無聊的事。
“只是什么?”
聽到這土鱉竟然對他的遼東軍還有意見,吳三桂頓時滿臉的不悅,瞪了一眼‘劉能’冷聲問道。
“只是我想知道他們?yōu)檎l而戰(zhàn)!棒槌動手!”
早在劉鴻漸說出‘只是’這兩個字時,牛大棒槌和李百達這兩個一米八的大漢,已經悄摸的挪到了吳三桂的身后。
為此牛大棒槌還受了吳之茂的白眼,端的是農民軍,一點規(guī)矩和禮貌都不懂。
劉鴻漸剛說出動手二字,二人條件反射似的,牛大棒槌和李百達一人一只手瞬間把吳三桂撂倒。
李百達一手刀把吳三桂打暈在地,牛大棒槌還抽出了吳三桂的戰(zhàn)刀,刀尖直指吳三桂的后腦。
一切都在電光火石間發(fā)生,快到譚洪、吳之茂、王屏藩三人還沒來得及反應,吳三桂已經成了刀下人質。
“親軍何在?速來捉拿反賊!”王屏藩抽出刀對著臺下高喊。
整個閱兵場頓時混亂起來,昨天這些大頭兵被通知今天要參與校閱,還個個開心的不行。
他們都知道前幾日朝廷來了人,聽說是戶部的大官兒,還拉著好些車東西,看那些騾馬吃力的樣子拉的肯定是銀子。
朝廷終于想到了俺們,這是要給俺們發(fā)銀子了?
這檢閱也檢閱了,交代好的口號也喊了,該發(fā)錢了吧!這是大多數受閱士兵心中的想法。
閱兵場的士兵都抬頭眼巴巴的看著閱兵臺上的各位大人,看著看著發(fā)現(xiàn)不對勁兒。
哎——這是咋的了,咋還打起來了?被撂倒在地的不是咱們的總兵吳大人嗎?
也不外乎這些大頭兵們如此想,吳三桂與滿清的密謀并沒敢對這些大頭兵們說。
一是遼東軍與滿清打了幾十年,幾乎每個士兵家里都有親屬、袍澤死于滿清鐵蹄之下,大多數的士兵談起建虜也沒什么好臉色,以至于底下的大頭兵還以為臺上的天使是與吳總兵起了爭執(zhí)。
二來參將王元霸一直對他的招攬陽奉陰違,如若提前把消息公之于眾,王元霸振臂一呼他這總兵估計也就玩完了。
他本來的想法是,兩日后由他的親軍打開山海關的南大門,引早已等候在關外的滿清大軍入城。
沒了堅城的保護,他手下這些缺糧缺餉的遼東兵哪里是滿清鐵騎的對手,到時候只要自己帶頭投誠,保他們活命,這些大頭兵必然對他感激萬分。
也順勢就可以達成自己接下來的計劃。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呀!
誰知道眼前這個叫‘劉能’的土鱉翻臉竟然比翻書都快。
臺下呼啦啦趕來一隊親軍。
“誰敢上來,俺一刀在這反賊后腦戳一個窟窿!”牛大棒槌臉一橫,朝著下方的親軍吼道。
這一句虎吼不禁把親軍嚇的不敢上前,倒是也把底下還在等著發(fā)錢的大頭兵們給吼醒了,正待他們抽出兵器想去解救他們的吳總兵時。
劉鴻漸大吼一聲,“王參將何在?”
城內偏營立時跑出一隊士兵,領頭的正是遼東參將王元霸,身后跟著端著akm的常鈺和王進澤。
“吳三桂私通建虜!奉圣諭!鏟除國賊!只殺賊首,余者無罪!”王元霸右手高舉著圣旨邊跑邊帶頭高呼。
“吳三桂私通建虜!奉圣諭!鏟除國賊!只殺賊首,余者無罪!”
王元霸身后的一群親兵也同時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