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的第二道圣旨直接大筆一揮給京營殘存的近兩萬人馬撥銀四十萬兩,除卻二十萬兩全部發(fā)放給那些苦守的士兵,剩于的全部用于給京營補充兵器、火器、軍服、糧草。
旨意里還提到近期將擴充京營,京營滿編時三千營、五軍營、神機營有士兵十六萬,經(jīng)歷了瘟疫、戰(zhàn)火洗禮,能幸存下來的都是身強體壯、見過血的。
但畢竟還是太少了,現(xiàn)在朝廷有了錢,那么一切都好辦了。
二十萬兩銀子對于僅剩的兩萬京營士兵來說是一筆巨款,得知消息的京營官兵歡聲雷動山呼萬歲,本來還誠惶誠恐的大頭兵們差點就彈冠相慶了,都嚷嚷著回了家要給孩子買這買那。
而六千錦衣衛(wèi)此次出力良多,并且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錦衣衛(wèi)的能干,崇禎更是絲毫不吝嗇的也撥了二十萬兩銀子。
京營和錦衣衛(wèi)是目前崇禎最為重要的力量,一個負責守衛(wèi)京城,一個負責稽查百官,一個主外是為屠刀,一個主內(nèi)是為耳目。
六部主官半數(shù)被捕,為了撫慰受了驚嚇的官員,崇禎的第三道圣旨,把現(xiàn)存的各部官員都升了一級,侍郎提了尚書,郎中提了侍郎。
此次抓捕,吏部主要官員尚書、侍郎全軍覆沒,崇禎與吏部商議良久,只是暫定了禮部的兩個侍郎,而禮部尚書的人選一直懸而未決。
最后劉鴻漸提了李邦華的名字,崇禎與鄭三俊集體沉默了。
李邦華,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特別是整頓軍政,據(jù)說早在天啟年間,就曾暫露頭角,京營一直有占役、虛報的弊端。
占役就是士兵為諸將服徭役,一個千戶中這樣的士兵就有四五百人,并且還有賣閑、包操的弊端。
虛冒就是部隊沒有這么個人,但諸將為了領(lǐng)這份厚餉,以自己家的仆人來冒充京營中的壯丁。
李邦華奉天啟命整頓京營,對各營士兵都親自加以考試,不是年輕力強的一概不錄用,只用了一個月時間,什么空餉、占役、賣閑包操全部搞定。
當然他也是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把在京官員得罪了個遍,腐敗嚴重的京營里,誰家還沒個吃空額的?
用劉鴻漸的話來說,這李邦華就是海瑞的翻版,海瑞知道不,身為一個五品的小官,只要讓他知道你貪腐、不守法紀,管你是什么尚書、公侯,就是天王老子也干對著干!
于是乎,一聲令下,只在任月余的兵部侍郎李邦華就被群臣集體控訴,被發(fā)配到了南京養(yǎng)老。
無疑,這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又頭痛的人。
但劉鴻漸卻不這么認為,他不顧其他人的白眼,力薦李邦華坐上了兵部尚書的位子,又把原工部的蔣德璟升任了禮部尚書。
在劉鴻漸的想法里,禮部干的活在這亂世中好像沒什么鳥用,除非有那種兵陣之前罵死王朗的牛人,現(xiàn)在啥最重要,槍桿子、銀子啊。
就這樣海瑞第二李邦華,坐上了兵部尚書的位子。
而崇禎也是沒虧待劉鴻漸,不僅一下子補齊了之前的欠債,還多賞了劉鴻漸三萬兩,這讓劉鴻漸大為受用,想著皇上終于開了竅了。
接下來崇禎又不顧大臣反對,任命劉鴻漸為武英殿大學士,這就讓劉鴻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大學士,嗯老子前世大學畢業(yè)證還沒拿到手呢!
雖然大學士只是五品官,但卻凌駕于六部之上,是有明一朝比較獨特的機構(gòu),類似于野豬皮后來建立的軍機處。
但一般大學士均由六部官員擔任,負責給皇帝解決各種疑難雜癥,是為皇帝的高級顧問,雖官職并不高,卻是朝廷熾手可熱的重要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