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肆咆哮的人,當然是忽必烈了,為什么咆哮.....當然是為了糧食了。
最近運城雖然不缺糧食,但是糧價卻在不停的漲,這是怎么回事,按照道理來說,現(xiàn)在的時節(jié),秋收才剛過一個多月。糧食正是充足的時候,商品供大于求自然價格應該降下來才是。
拜住也不是傻子,并且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商人,他的領地內,糧食價格上漲他當然要關心了。
運城三大富商,兩家再買糧食,一家在中間屯糧起價,這些當然逃不出拜住的眼睛,王家是鄱陽湖水匪的人,這事基本上就是公開的秘密,并不稀奇。
王家收糧食,九成九是給那水匪送去的糧草。這沒什么毛病。匪患又不在大蒙古的境內。拜住或者是任何一個蒙古人都不愛管。
田家呢,田家屯糧發(fā)往老家,傳出來的說法鬧兵亂,老家人斷糧了。而且運走的規(guī)模也并不是很大,也就是兩萬多斤而已。資敵的可能性也不大.......
另一家就是剩下的金家了,金家本就是坐地戶,向來也是和另外兩家不對付,王家和田家收糧食,金家這個大地主自然就把糧價給抬上去了,而且還吩咐族中其他人,也開始收糧食.......
這樣一來,運城的糧食就自然而然的漲上去。而忽必烈來要糧食,拜住有沒有呢?當然有了,但是白給是不可能的,忽必烈要的數(shù)量不少,足足要兩萬石的糧食,這個數(shù)字當真不是小數(shù)目。
商人是無利不起早的,拜住當然也是,管你是皇帝老子,更何況你忽必烈現(xiàn)在還沒當上皇帝。
既然沒有白給的道理,拜住就開始坐地起價了,結果就引來了忽必烈的咆哮。
其實這個拜住吧,說聰明,商貿(mào)往來,逐利交易,都是正常的,但是這小子說傻吧,實際上教他做生意的人,也只是一個經(jīng)常往草原上販鹽鐵的小行商。
這樣一來,這個拜住就缺少了,一個大商人所該有的格局。也就造成了他看不懂,除了商品金銀之外,還有一眾投資方式叫做政治投資。
如果把韓振漢跟他身份換一下,或者這百萬石的糧草韓振漢可能就會半賣半送的跟忽必烈交易了。
因為韓振漢知道歷史上發(fā)生了什么,忽必烈最后成立皇帝啊。
且不說忽必烈為人如何,吃人嘴短,拿人手段,在不賠錢的情況下能得到未來皇帝的好感,何樂不為呢。
但是這樣的道理卻沒人交給拜住,兩個人貪了一個有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的時間。
最后忽必烈妥協(xié)了,并且拜住也適當?shù)淖尣搅艘恍?,就是可以欠下一部分。但是后面是要算利息的?br/> 最后這次關于糧食的談判,在忽必烈罵罵咧咧的態(tài)度下結束了,忽必烈回到了望月樓。順子則繼續(xù)吊在忽必烈一行人的身后。
韓振漢的大營內,被當做細作抓起來的關漢卿,被老范等人的問題的各種啞口無言。
實際上老范他們也就是普通的戲迷而已,并且知道的戲曲也并不那么多,他們更是不知道,什么是文藝創(chuàng)作。什么叫做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