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過了百天,之后便是清明,過了清明沒多久,春耕就開始了。
今年有互助組,倒是不用張文廣過來幫忙趟地,趙長生領著人,第一個先把巧蓮家的地給趟了。
接著又幫巧蓮,把地里的莊稼種上去,之后才輪到各家。
巧蓮覺得過意不去,每天都做了飯送到地里招待大家伙,石嘴子的這五家住戶,從這往后倒是相處的挺好。
莊稼全都種上,巧蓮也少了份心思,而面對著春天里各類野菜瘋長,巧蓮這心里也長毛坐不住。
于是白天就留佳媛在家看著倆娃,給倆孩子吃奶粉用尿不濕,巧蓮領著嘉康去地里或是山里采各類野菜。
下雨天晚間就跑出去撿蛤蟆,蝲蛄咬汛的時節(jié)就去抓蝲蛄。
反正一個春天沒閑著,系統(tǒng)里的積分一個勁兒猛漲,不但填補了冬日里因為生養(yǎng)孩子所耗費的積分,最終還漲了將近四萬。
一轉眼,春季最掙錢的時候過去,夏季也悄然溜走,暑氣漸消,新的秋收季節(jié)即將來到,而孩子們,也迎來了開學季。
原本,巧蓮并不打算讓嘉康和佳媛太早上學,想讓他們明年再上一年級,畢竟倆孩子太小了。
可韓書記過來找了兩次,非得讓巧蓮去鄉(xiāng)里上班,巧蓮沒辦法,只好帶著嘉康佳媛,去鄉(xiāng)里的小學報名。
大營鄉(xiāng)有個小學,凡是大營鄉(xiāng)下轄各村的孩子都來這所小學讀書,小學的校長姓馮,四十來歲,帶著近視眼鏡,看上去很斯文有學問。
“陳同志,你家這倆孩子歲數(shù)有點兒小啊,他倆是農歷九月的生日,還不到六周歲呢?!?br/>
馮校長拿著倆孩子的戶口瞅了瞅,搖搖頭。
“按照上級規(guī)定,小學一年級至少也得六周歲才行,孩子太小了讀書累?!?br/>
馮校長看了看嘉康和佳媛,覺得這倆孩子長得格外精神,倒是有幾分喜歡。可是學校的規(guī)定在,他也不好因為喜歡孩子就收下他們。
“馮校長,我也知道孩子年紀小了點兒,不夠上小學的。
關鍵是我要到鄉(xiāng)里來工作,就想著干脆讓他倆也一起上學,這樣來回的有我照顧著也方便些?!?br/>
巧蓮倒是也沒瞞著,就把韓書記讓她到鄉(xiāng)里工作的事情說了。
馮校長一聽這話,點了點頭,“是,老韓書記那頭缺婦女干部都快急瘋了,好不容易見著個人才,哪能放過?
你看這樣行不行?你讓倆孩子來旁聽,他倆要是能聽得懂學的進去,那就明年秋天跟著升二年級。
要是倆孩子聽不懂跟不上,那就明年再重讀一年級,咋樣?”
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是韓書記看重的人,馮校長多少也要照顧幾分。
況且馮校長對嘉康佳媛兩個孩子印象不錯,索性就提議讓兩個孩子先旁聽。
對于這個提議,巧蓮自然是很高興了。
倆孩子這一年多跟著她學了好多東西呢,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已經非常熟練,就連乘除現(xiàn)在也學的差不多了。
認字就更不用說,目前常用字基本都認識,會寫的字也有一兩百了,過來旁聽肯定能跟的上。
“當然可以了,謝謝馮校長?!鼻缮徃吲d的很,當場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