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件東西,每一個都價值連城,其中意義最大的自然是家傳寶刀,但最值錢的毫無疑問應(yīng)該是這北宋的壺,這可是數(shù)千年的古董,若不是蒙古人大肆征討殺戮導(dǎo)致宋朝富商逃亡海外,來到東瀛后變賣家產(chǎn)以求立足資金,才丸也買不到這么好的東西。
以前才丸和還是管家的燈瑩開玩笑時一直說:“這三件東西要傳給他的后代,哪怕某天鈴筱家破產(chǎn)了,把這幾樣變賣也能立刻東山再起。”
后面的仆人看得一陣眼熱,對于他來說哪怕拿取任意一件賣出去,那一輩子都不用再愁吃穿,他甚至忍不住就想踏入銀庫里。
“停下,你不能進來,別忘了你的身份是不允許進入銀庫的。”燈瑩冷冷的聲音傳來,雖然可愛動聽但卻帶著不可違背的威嚴。
仆人一下子就清醒過來,立刻連退三步,他明白如果踏進銀庫可就不是一句道歉可以解決的事情了,他還想再多活久一些。
燈瑩并沒有介意他的失誤,大部分仆人第一次看見這銀庫里的藏寶都會情不自禁的,他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是最后一個。
不過燈瑩自己已經(jīng)習(xí)慣了,她并沒有碰這三件傳家寶,而是點了一盤銀錠,端著走出去,并且在門口的賬本上用細毛筆寫上,“元龜十二年,二月十日,取銀一百錠,補充預(yù)算用度?!?br/> 她剛想署名鄧英,卻突然想起不可,在后面署名上:“侍女燈瑩?!?br/> 賬本上面還有密密麻麻的進賬出賬與合算,這也是燈瑩當初立下的規(guī)矩,任何取用或存入都必須記錄在冊,賬房每個月都要檢查核算一次銀庫內(nèi)是否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