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意涵,現(xiàn)年二十歲。
父親是臺灣人,著名畫家、詩人,三十幾歲時就已是臺灣藝術(shù)大學(xué)美術(shù)學(xué)院的一名教授,可惜已在十年前遭遇車禍身亡。
臺灣藝術(shù)大學(xué)是臺灣最好的一所藝術(shù)大學(xué),簡稱臺藝大,成立于1955年10月31日,位于新北市板橋區(qū)浮洲地區(qū),據(jù)金竟成前世所知,放眼臺灣電影界、廣電界、演藝界、藝文與設(shè)計界、體育界……有不少名人大腕都出自于這所大學(xué)。
母親是韓國人,現(xiàn)是韓國一位著名的化妝師和服裝設(shè)計師。
姚意涵在臺灣出生并長大,十歲那年父親身亡后,跟隨母親住到了韓國。
初一時,姚意涵即輟學(xué),卻是因為她非比尋常的天才能力,在母親的輔導(dǎo)下,在自己的天才下,她硬生生學(xué)會并精通了繪畫、文學(xué)、化妝、服裝設(shè)計、攝影等等,非但繼承了父母的強項,甚至還拓展了開來。
她覺得學(xué)校的教育太古板,壓根不適合她這樣的人,所以她早早“叛逆”地選擇了自己真正喜愛的東西。
在母親的資助下,她獨自一人游歷過美國和歐洲的不少國家,過程中邊游玩邊學(xué)習(xí),自學(xué)精通了英語,加上她從小開始熟悉的韓語和漢語,語言這塊她倒是跟金竟成類似,一共掌握了韓語、英語、漢語三門語言。
她還寫了一些旅行隨筆,結(jié)集成一本名叫《沒有盡頭的小瘋丫頭》的隨筆集出版。
另外,她還出版了一本詩集,名字有些奇特,叫《關(guān)于成長的二律背反》。
這兩本書,在金竟成的要求下,她前天就寄給了金竟成,金竟成已經(jīng)看過,那本旅行隨筆就寫得比較離奇,非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旅行隨筆,每一篇文章都像是她的夢囈,像是一個女幽靈在游蕩的路上發(fā)出的囈語。
最離奇的還是她的詩集,不過當代詩歌本就很離奇了,這點倒有點見怪不怪了。、
以金竟成的功底和文學(xué)特長,姚意涵的詩集,他竟然都有一大半看不懂,卻沒有因此失落,反而因為看懂了其中一小半而感到深深的“自豪”,因為她的詩實在是……
“我站在絲綢般的泰晤士河/看見了一只鴨蛋般的飛鵝/聽見了它們兩個在說話/一個人把太陽從黎明聽進了中午時分/卻沒聽清它們究竟在說什么?!?br/>
這是其中一首小詩,詩題為《泰晤士河傳》。
這首詩金竟成不難看懂。
“總不敢打開事實。一副魚骨舉起真實的影像/總搖晃在眼皮底下,昭示曾有過的一次死亡/反復(fù)扯疼著傷口。那條人魚——我為了他而變/如今在那片海域,依然漂著魚骨化不開的憂傷。”
這也是其中一首小詩,詩題為《人與魚骨》。
這首詩金竟成也能看懂一些,看不全懂,只是大致明白了意思,想來是姚意涵在抒發(fā)對她那早亡父親的懷念。
《泰晤士河傳》顯得很閑情,《人與魚骨》顯得很傷感,卻都出自姚意涵筆下,這本身就算是一種二律背反了吧。
……
這些都是簡歷資料里的姚意涵。
一般而言,簡歷資料還是很可信的,何況金竟成掌握的是很詳細的簡歷資料。
然而眼下,當金竟成看到眼前的姚意涵本人,卻突然開始嚴重懷疑手中的簡歷資料了。
別的不說,單單外表這塊就差別太大!
不是外貌的問題,姚意涵的面貌甜美動人,算比較漂亮,且身高接近一米七,身材修長苗條,跟簡歷資料里的差不多。
主要是她的穿著打扮的問題。
上半身穿著一件花花綠綠的女式襯衫,下半身卻穿著一條土黃色短裙,一條像是鐵索般的長條物,從短裙前面斜穿而過,一直繞到后面,垂落在她的臀下,像是一條鐵尾巴。
短裙里面穿的是一條粉紅色連褲襪,腳上則是一雙不像女式倒像男式的白色板鞋。
背后還背著一個超大的花花綠綠的包包。
更別說那一頭長長的卷卷的粉紅色長發(fā)了。
或許唯一能讓金竟成滿意的一點,就是她臉上的妝容,不是濃烈的那種,反而顯得清淡素雅,倒是讓人奇怪了。
“真是時尚前衛(wèi)啊,時尚得太過分了!”
金竟成一邊暗自想著,一邊還在姚意涵的全身上下打量著……